據外媒報道,讓人感到可悲的是,農業不是最有效的過程,它需要大量的土地和資源,并且隨著人口的增長,我們的糧食供應將要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不過現在一項新研究表明,通過微生物養殖蛋白質可能是一種更可持續、更有效的系統。
當前的糧食系統以種植農作物為中心,這需要大量的自然資源如水、陽光、二氧化碳、氮,當然還有土地。
其中大部分農產品直接供人類食用,但其中一些會先被輸送到另一個環節--動物,而動物再繼續為人類提供食物之前也需要土地和水。
不過現在,科學家們可以添加一種新的食物來源來讓整個過程變得更有效率--微生物。利用同樣的資源,微生物可以被培育出一種生物質,這種生物質可以被加工成一種富含蛋白質和其他營養物質的可食用粉末。
它們可以用來喂養牲畜或制成供人類食用的食物,這樣就能減少對植物作物的需求。
該研究的論文作者Dorian Leger表示:“我們預計微生物蛋白作為我們飲食的補充也會有益,因為它提供了由所有必需氨基酸、維生素和礦物質組成的高質量蛋白質來源。
這項技術有潛力支持糧食生產, 并與此同時能防止對環境的破壞。目前的耕作方式導致了全球生態系統的污染和水資源的枯竭。”
不過實現它實際嗎?在這項新研究中,一個由來自哥廷根大學的科學家領導的團隊模擬了大規模微生物食品生產設施,他們分析了生產過程中每個步驟的能量需求并調查了不同的微生物設置和類型。
這些模型設施將能利用可再生能源。從外部空氣中捕獲二氧化碳,然后利用太陽能電池提供的電力在生物反應器中將其轉化為微生物的食物。它們反過來會產生可以加工成食物的生物質。
研究小組發現,每公斤微生物蛋白的生產只需要最高效大豆種植的10%的土地。另外,用水量也減少了,對肥料的需求則完全消除掉了。
微生物農場還可以利用不適合傳統農業的地區比如沙漠。模型甚至表明,該系統在沒有充足陽光的高緯度地區仍足夠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