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跨國公司的領導人和高管對半導體的全球性短缺表示擔憂,因為這已經形象到許多國家的生產和銷售,且似乎看不到被解決的跡象。
自大流行的最初幾個月以來,許多公司都強調了他們對該問題的擔憂。芯片供不應求,全球許多汽車制造商和消費電子公司都表示,生產將受到影響。
“預計這種不可預見的情況不會很快得到改善,供應限制可能會持續到 2023 年。盡管公司正在努力提高產能,但在達成解決方案之前,問題可能會惡化。”
英特爾首席執行官帕特·蓋爾辛格 (Pat Gelsinger) 最近警告說,最糟糕的情況尚未到來。他告訴 BBC,供應恢復正常還需要“一兩年”時間。
雖然解決問題并非不可能,但將是一項艱巨而長期的任務。
是什么導致了半導體短缺?
半導體或芯片具有介于導體和絕緣體之間的特性。它們通常由硅制成,用于為各種設備供電——例如汽車、筆記本電腦、智能手機、家用電器和游戲機,就是典型的應用場景。
這些微小的物體執行許多功能,例如為顯示器供電和傳輸數據。因此,供應緊縮會對汽車、冰箱、筆記本電腦、電視和其他電子設備的銷售產生影響。
但芯片制造產能不能在短時間內增加。正如彭博社的一份報告指出的那樣,制造芯片是一個需要數月時間的復雜過程。
報告稱:“制造芯片通常需要三個多月的時間,涉及大型工廠、無塵室、價值數百萬美元的機器、熔錫和激光器。”
臺積電(TSMC)是全球最大的代工芯片制造商,其客戶包括高通、Nivdia 和蘋果。它持有制造芯片代工業務的 56%。
大流行期間電子設備的銷售激增,對半導體產生了巨大的需求。但 COVID-19 并不是短缺背后的唯一因素。
美國和中國之間的緊張關系也是一個因素,因為許多美國公司與中國公司有業務往來。例如,向美國芯片制造商供貨的華為就被美國政府列入黑名單。
基辛格強調需要與中國“正常化”關系。他補充說,因為建廠需要時間。
問題有多嚴重?
由于不能一蹴而就,芯片廠商需要很長時間才能趕上需求。
Gartner 在 5 月份發布的一份報告估計,各類設備的芯片短缺可能會持續到 2022 年第二季度。
Gartner 首席研究分析師 Kanishka Chauhan 表示:“半導體短缺將嚴重擾亂供應鏈,并會在 2021 年限制許多電子設備類型的生產。代工廠正在提高晶圓價格,反過來,芯片公司也在提高產品價格。”
彭博社的一份報告指出,芯片交貨時間,即從訂購半導體到交貨之間的時間,從 7 月的 6 周上升至 8 月的創紀錄的 21 周。
一些頂級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告訴 Moneycontrol,半導體短缺將從2022 年 1 月開始緩解。總部位于哥印拜陀的一級零件制造商 Pricol 的董事總經理 Vikram Mohan 表示,今年年初供應緊縮情況惡化。
“從 2021 年 1 月開始,問題只會變得更糟。現在,就短缺和生產損失而言,我們可能正處于頂峰。我們認為,對于該行業來說,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將非常困難。我們相信,從1 月份,隨著明年 8 月至 9 月的進一步寬松政策,壓力將有所緩解,”Mohan說。
汽車生產受到沖擊
由于半導體短缺,一些國內和全球汽車制造商不得不減產和/或暫時停產。增加汽車行業的麻煩。該行業已經因 COVID 引起的中斷而受到傷害。隨之而來的生產中斷只會延遲該行業的復蘇。
根據印度汽車制造商協會 (SIAM) 的數據,8 月份印度汽車批發量同比下降 11%。
由于半導體供應短缺,印度最大的汽車制造商 Maruti Suzuki 將在 9 月份減產 60%。
Mahindra 和 Mahindra M&M 表示,由于半導體短缺,它將在 9 月份減產 20-25%。該汽車制造商將在本月在其汽車工廠觀察七個“無生產日”。
SIAM 總裁 Kenichi Ayukawa 最近表示,雖然芯片短缺具有挑戰性,但它確實為印度汽車行業提供了機會。
Ayukawa 還是 Maruti Suzuki India 的董事總經理兼首席執行官。
“雖然半導體短缺似乎是一個挑戰,但它也帶來了機遇。當然,半導體制造需要非常大的投資。單靠印度汽車產業并不能保證這種半導體項目投資的完全可行性。因此,有需要跨部門整合,”Ayukawa 說,正如 PTI 所引述的那樣。
在即將到來的印度節日期間,半導體短缺很可能會影響銷售。
電動汽車 (EV) 制造商特斯拉在 8 月宣布,它正在開發一種“Dojo”芯片,用于在數據中心訓練人工智能網絡。特斯拉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表示,Dojo 芯片應該會在明年投入使用。
其他汽車制造商最終是否也會開發和/或制造自己的芯片還有待觀察。
對電子產品生產的影響
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智能手機和其他電子設備的生產也受到半導體短缺的影響。
在與分析師的財報電話會議上,蘋果首席執行官蒂姆庫克曾表示,“供應限制將損害 iPad 和 iPhone 的銷售。庫克表示,短缺的不是高性能處理器,而是”傳統節點“,即執行驅動顯示器或解碼音頻等功能的芯片,這些芯片可以使用舊設備制造。
思科印度和南盟新任總裁 Daisy Chittilapilly 最近告訴 Moneycontrol,芯片短缺問題”非常真實“。
Chittilapilly 說:”我們是最早在今年年初開始發出警告的公司之一,稱半導體問題非常真實,我們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擺脫它。“
”我們非常透明地告訴我們的合作伙伴和客戶,我們正陷入困境。因此,由于這個問題,該行業陷入了困境,“她說。
韓國最大的企業集團三星集團在 8 月份曾表示,將在未來三年內投資 240 萬億韓元(2060 億美元),以擴大其在生物制藥、人工智能、半導體和機器人領域的影響力。
該公司還談到了芯片產業在韓國經濟中的重要性。
三星電子在一份聲明中表示:”芯片行業是韓國經濟的安全板……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們激進的投資是一種生存策略,一旦我們失去競爭力,就幾乎不可能卷土重來。“
許多科技公司已經開始開發自己的芯片,此舉不僅可以緩解當前的供應擔憂,而且從長遠來看可能會對該行業有所幫助。蘋果正在其新款 iPad 和 Mac 中使用自己的 M1 芯片。
Nikkei Asia 的一份報告表明,谷歌正在開發自己的中央處理器,從 2023 年開始,該處理器將用于其 Chromebook 筆記本電腦的 CPU。
政府出手相救
芯片短缺現在不僅成為企業和政府之間的話題,也成為各國領導人之間的話題。西方國家已表示需要將制造業轉移到本國并變得自力更生。
9 月 23 日,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 (Narendra Modi) 會見了高通公司首席執行官克里斯蒂亞諾·阿蒙 (Cristiano Amon),當時后者正在訪問美國。阿蒙在推特上表示,他們討論了 5G、vRAN、數字化轉型以及半導體和可靠的地理多元化供應鏈的重要性。
總理辦公室的一份聲明說,他們討論了印度電信和電子行業的投資機會,包括與生產相關的激勵計劃 (PLI) 計劃。PM Modi 和 Amon 還談到了印度半導體供應鏈的發展。
電子和信息技術部(MeITy)已經制定了電子元件和半導體制造促進計劃(SPECS)。
在美國,拜登政府 2 萬億美元的基礎設施投資計劃包括用于半導體行業的 500 億美元。
美國總統喬拜登 4 月份會見了 AT&T、戴爾、福特、通用汽車、Stellantis(前菲亞特克萊斯勒)、英特爾、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等公司的首席執行官。他強調美國政府需要推動該行業的投資以保持競爭優勢。
韓國政府宣布了一項 4510 億美元的巨額投資,以幫助企業提高半導體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