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第一財經報道,11月8日,工商登記顯示,華為控股的超聚變數字技術有限公司股東已變更為河南超聚能。此前傳聞華為的x86服務器業務出售已有實質進展。
第一財經記者獨家獲悉,華為的x86服務器業務的買家將由產業基金、海外國家主權基金、互聯網公司、銀行等多方社會資本組成。
“此次工商變更只是完成了第一步,后續其他投資方將陸續完成工商變更。”接近交易的一位知情人士對記者如是說。
據南都早前報道,今年上半年便有消息傳出,華為計劃打包出售服務器產品線給蘇州國資委。不過華為內部人當時予以否認,表示華為不會放棄服務器業務。
然而,在美國芯片禁令的限制下,華為難以確保從英特爾獲得持續的芯片供應,基于x86架構的芯片將難以生產,放棄x86服務器業務或是最好的選擇。而針對這一市場傳言,在今年9月的華為全聯接2021大會上,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在媒體見面會上也松口回應稱,正在考慮出售X86服務器業務,與潛在的投資者有接觸,在進程中。
意味著華為服務器業務大部分將分離而出
據消息稱,該服務器業務的潛在買家來自華為服務器業務的一個合作伙伴,以及某地方政府的資產管理公司也參與了談判。而該項交易的價值可能高達數十億元人民幣。
繼出售榮耀手機業務后,華為的服務器業務也走到了艱難時刻。據了解,華為的服務器業務主要分兩部分,一是以x86架構為基礎的服務器,采用Intel、AMD等公司的處理器;二是以ARM架構為基礎的服務器。而x86服務器占華為服務器出貨量的主要部分,而ARM服務器主要針對政府部門、事業單位、國企和國有銀行。出售x86服務器業務意味著華為的服務器業務大部分將分離而出。
顯然,受芯片供應影響,不僅手機業務面臨困難和挑戰,華為的服務器業務同樣如此。據IDC的數據顯示,2020年末,華為在全球服務器市場上以4.9%的份額排名第五,如今已經跌出前五。IDC《全球服務器季度跟蹤報告》顯示,今年第二季度,華為服務器業務營收為37.85億元,同比減少45.9%。
徐直軍表示:“自從制裁以來,一直獲取不到芯片,華為只能依靠庫存來進行生產,目前還沒有找到更好的解決辦法。華為也在努力解決芯片問題,但這需要中國的產業鏈共同努力和相當長的時間才能解決。”
受相關限制影響 華為前三季度營收下降2155億元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華為的各項業務正受到芯片禁令、GMS斷供等相關限制的持續影響。從華為剛剛公布的2021年前三季度財報來看,前三季度實現銷售收入4558億元人民幣,相比于去年同期降幅達到32.1%,營收下降了2155億元。
華為輪值董事長郭平解讀財報表示:“整體經營結果符合預期,To C業務受到較大影響,To B業務表現穩定。我們將繼續加強技術創新、研發投入和人才吸引,不斷提升運營效率,我們有信心能夠為客戶和社會持續創造價值。”
面對挑戰,華為也在發起突圍。在今年10月的華為開發者大會上,華為向外界展示了其生態建設的新進展,搭載HarmonyOS的設備超過1.5億臺,鴻蒙智聯已有超過1800家硬件合作伙伴、4000款生態設備,華為移動服務(HMS)全球開發者已達510萬,集成HMS Core開放能力的全球應用超過17.3萬個。
鴻蒙系統和HMS是華為應對相關限制的兩張王牌,從數據來看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此外,華為還先后成立了煤礦軍團、海關和港口軍團、智慧公路軍團、數據中心能源軍團、智能光伏軍團五大軍團組織,持續發力To B業務,拓展5G應用場景,深耕行業數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