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個禮拜,臺積電宣布了幾個新工廠計劃,當中都涉及到過去一年里廣受關注的28nm。
據臺媒非凡新聞報道,晶圓代工龍頭臺積電早前正式決議在高雄設廠,規劃在中油高煉廠舊址建造,預計2022年動工,2024年開始量產。屆時臺積電將帶動南臺灣形成半導體「S」廊帶,轉型為高科技新聚落。至于日本投資案,臺積電也正式拍板要在熊本設廠,預計2024年底量產,顯現臺積電國際地位越來越重要。
佔地200多公頃的中油高煉廠土地,即將成為臺積電高雄廠房選址,根據臺積電9日公告,董事會正式決議,確定要在高雄設廠,預計于2022年開始動工,2024年量產,生產7納米及28納米制程,未來臺積電進駐后,加深南臺灣廠商群聚效應,從南科,有臺積電、聯電、ASML等等;一路往下到北高雄的路竹,有華邦電、群創;橋頭則是日月光、國巨;高煉廠加上楠梓加工區有日月光、穎崴、光寶等等;接著是大社、仁武以及大寮,再來到原本是工業區的林園、小港,儼然形成半導體“S”廊帶。
臺灣加工出口區電電公會理事長 周光春:“(臺積電)來的話,一定會有相當的一些工作,包含說建廠的工作,有日常維運的工作,這一定會讓我們這整個高雄,能夠真的完全變得不一樣的一個產業結構,那我們現在也在強調就是要做數位轉型,也強調說我們的產業升級,那這些事情就是,我覺得剛好就是,他成為我們高雄這個產業里面,非常重要的一個拼圖。”
臺灣加工出口區電電公會理事長 周光春,看好臺積電到高雄設廠將加速供應鏈升級,也期望帶動南臺灣人才回流,除了高雄,臺積電也拍板日本投資案。
與此同時,晶圓代工龍頭臺積電宣布要在熊本設廠,正式發表訊息,日本政府表示,針對在日本設廠企業,將根據需要、增產要求等,將條件給予補助金政策。
據報道,臺積電將在熊本縣設立子公司JASM,初期采用22及28納米制程,12吋新廠預計2022年開始興建,2024年底量產,月產能4萬5千片,提供1500名工作機會,索尼將投資5億美元,約新臺幣138.6億元,取得2成以下股權,臺積電熊本設廠不只寫下深耕日本新篇章,也顯現臺積電國際地位越來越重要。
不止水電!法人看臺積電高雄設廠 環評、征才恐遇瓶頸
臺積電剛宣布將前往日本設廠,與索尼(SONY)半導體解決方案公司合作,又證實將在高雄楠梓中油煉油廠舊址,設立生產7納米級28納米的晶圓廠,高雄市長陳其邁除表示歡迎,還說要讓高雄成為最重要的半導體產業聚落。不過,對于臺積電將在高雄設廠,法人認為水電、人才仍是關鍵議題,即便水源供給不是問題,通過環評難度不低,加上臺積電南科徵才已遠至屏東,高雄廠徵才也可能成為瓶頸。
據了解,舊址面積238.49公頃,其中55.49公頃將作為半導體材料研發中心,預計設置2座12吋晶圓廠,第一期7/6nm月產能4.5萬片,第二期28/22nm月產能2萬片,土壤整治期程將于2022至2023年完成,第一期于2024年量產,第二期2025年后完工。
對于臺積電高雄設廠,臺新投顧認為水電、人才仍是關鍵議題,其中在水電部分,設備業者認為高屏溪伏流水供應量大,水源供給應不是問題,然通過環評難度不低,再加上高壓電專線將經過住宅區,可能引起居民反彈。
至于人才部分,由于臺積電南科征才已遠至屏東,高雄廠徵才也可能成為瓶頸,而周圍廠商還有日月光、NXPI、國巨、界霖、長科、易華電、華泰、興勤等。
不過,在基本面部分,臺積電報價上揚,有助舒緩芯片長短料困境。據媒體報導臺積電2021年8月24日已向多家IC客戶告知,先進制程調漲3-10%,成熟制程調漲15-20%(以12/16nm區分),漲價效益最快從4Q21開始反映,有利整體ASP向上,并維持長期目標之毛利率50%。此外,與晶圓代工同業聯電、世界先進、力積電相比,臺積電先前價格調整幅度較小,部分制程報價甚至已低于同業。臺新投顧認為這次漲價,有助臺積電確認客戶真實需求,以有效分配產能,舒緩芯片供應“長短料”困境。
至于IC設計公司未來能否充份轉嫁仍待觀察,臺新投顧指出,2020年下半年開始,IC設計業者由于需求暢旺,且晶圓代工報價上漲,多可對下游客戶超額轉嫁成本。惟在居家工作需求降溫下,各IC設計業者未來能否充份轉嫁成本予客戶仍待觀察。
有關臺積電的營運狀況,臺新投顧分析臺積電今年第3季營收4146.7億元為歷史新高,季增11.4%,年增16.3%,位于財測區間上緣,主要由智慧型手機、HPC、IoT及車用電子等4大應用平臺營收成長帶動,7nm以下營收比重達52%。此外,臺積電看好5G及HPC等先進制程需求,宣布調漲2022年晶圓代工價格,先進制程調漲3-10%,成熟制程調漲15-20%(以12/16nm區分),漲價效益最快從4Q21開始反映,有利整體ASP向上,并維持長期目標之毛利率50%。
前情提要:臺積電南京廠擴產28nm
今年七月,中國臺灣經濟部投審會今天通過臺積電南京廠擴產計畫,投審會提出3理由,採現有廠房擴充成熟制程28納米、強化實體廠區管理及智財權措施、承諾未來3年合計在臺投資至少新臺幣1.8兆元。
臺積電表示,將規劃擴增的28納米新產能預計2022年下半年逐步開出,2023年中達到月產4萬片規模。
投審會說明,通過擴產原因有三:
第一,未涉及增加股本投資,并運用既有廠房進行產能擴充,且采用成熟的28納米制程。
第二,臺積電已提出強化實體廠區及資訊存取等IP保護措施,像是針對新進員工進行背景調查,資料存取、電子郵件寄送等設有權限等,實體廠區管理也相當嚴格。
第三,持續以臺灣為主要據點、在臺灣創造優質工作機會,未來3年每年在島內投資6000億至6500億元,合計3年下來投資達到1.8兆至1.95兆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