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也沒有想到,馬來西亞的那只蝴蝶,或令芯片危機再次加劇。 此前不久,汽車行業機構和觀察人士還在預測,隨著疫情逐漸緩解,全球供應鏈將恢復運營,加之原材料價格上漲或得以調控,芯片危機有望消退。但隨著疫情再次來襲,加之德爾塔變異病毒擴散,全球芯片危機頗有愈演愈烈之勢。 2021年8月17日,博世中國高層在社交平臺上透露:“某半導體芯片供應商馬來西亞Muar工廠,因疫情再次被當地政府關閉部分生產線至8月21日。博世ESP/IPB、VCU、TCU等芯片供應將受到直接影響,預計8月份后續基本處于斷供狀態,對祖國汽車行業帶來的巨大影響,我們深表歉意和無奈。”
隨后,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在微博轉發了這一消息截圖,并感嘆“抽芯斷供供更苦,舉杯消愁愁更愁”。
事發工廠為意法半導體芯片供應商的馬來西亞Muar封裝廠,其3000多名員工因疫情犧牲20多名,有上百人感染,直面生死考驗。意法半導體CFO Lorenzo Grandi表示,馬來西亞工廠停工將對其第三季度收入造成影響,“工廠關閉肯定會對我們為客戶提供服務的能力產生影響。” 馬來西亞正遭受疫情重創。自今年6月1日起,馬來西亞首次“封國”,原定于6月28日結束的“全面封鎖”措施再次延長,將延長至何時還未有定論。 8月5日,馬來西亞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20596例,創日新增最高紀錄。此后,馬來西亞每日新增確診病例均接近2萬人,8月17日新增人數達1.96萬人。目前,馬來西亞總理穆希丁已向最高元首阿卜杜拉遞交辭呈,辭去總理職務。 如蝴蝶效應般,疫情導致芯片危機加劇。作為全球主要半導體芯片封裝和測試中心,馬來西亞是全球第七大半導體出口中心。 目前,有超過50家半導體廠在馬來西亞設廠,包括英特爾、英飛凌、意法半導體、恩智浦、德州儀器、安森美等國際半導體巨頭,其半導體芯片封裝和測試在全球的占比為13%。
因芯片工廠出現停工現象,全球芯片供應或再次發生劇變。今年6月,央視財經曾報道,隨著越南和馬來西亞疫情形勢惡化,極有可能加劇全球范圍內已經非常嚴重的芯片短缺問題。 近日,特斯拉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Elon Musk)在社交媒體上表示,在某些“標準”汽車芯片方面,特斯拉遭遇了極端的供應鏈限制,截至目前為止,問題最大的是瑞薩電子和博世。 3月19日凌晨,日本瑞薩電子300mm晶圓廠突發火災,致使車用MCU供應量大減,同時直接導致現代汽車等幾家汽車廠停擺,而直到6月中旬,該工廠才全面復產。
“馬來西亞疫情對芯片的影響可能比瑞薩著火影響更大,具體情況還在評估。
博世有重要的主被動安全部件的關鍵芯片在馬來西亞封測。”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李邵華告訴幫寧工作室,用博世ESP方案的汽車企業影響會較大,但因傳導過程中的影響因素太多,不好量化。 受疫情影響的不止博世。此前,芯片制造商英飛凌稱,其兩家工廠生產中斷,已影響到對核心汽車客戶交貨。去年冬季,一場罕見暴風雪導致英飛凌德克薩斯州奧斯汀工廠癱瘓。
今年6月,新一輪疫情再度蔓延,迫使其馬來西亞一家工廠不得不關閉。 這種情況下,任何政府實施封鎖都會造成嚴重后果。作為歐洲地區首屈一指的芯片公司,且是德系車最重要的芯片供應商之一,英飛凌兩大工廠的癱瘓讓持續發酵的芯片危機雪上加霜。 根據AutoForecast Solutions(AFS)最新報告,由于微芯片短缺,截至目前,全球合計損失車輛596萬輛,上周全球汽車產量損失近10.7萬輛。
因馬來西亞一家芯片供應商工廠暴發新冠疫情,導致日產汽車關閉其田納西州士麥那大型組裝工廠。日產北美沒有透露該供應商的名字,但表示,士麥那工廠將于8月16日和8月23日那幾周停產,且至少停產至8月30日。
與其他汽車制造商一樣,由于芯片短缺,日產汽車今年已經出現生產線中斷情況。但之前短缺的主要原因是,汽車制造商對需求的誤判,以及產能有限的芯片制造商不能很快滿足2021年需求。AFS估計,由于芯片短缺,全球造成生產損失可能攀升至710萬輛以上。 日產汽車并不是唯一受到芯片短缺影響的汽車制造商。沃爾沃上周不得不關閉位于瑞典哥德堡的裝配廠。寶馬集團和梅賽德斯-奔馳警告稱,未來幾個月,可能難以實現既定生產計劃。
為芯片制造商提供封測服務的日月光也認為,芯片短缺會在2022年持續。對汽車制造商而言,“芯片荒”可能會導致嚴重后果。比如,提高芯片原材料價格;不斷改變包括預付款在內的商業條款,并延期交貨等。 也有未雨綢繆者。在8月18日下午舉行的吉利汽車2021年上半年財報溝通會上,吉利汽車集團CEO淦家閱提到吉利汽車如何應對芯片危機之策。
一是,未雨綢繆。去年8月,吉利汽車內部設置負責物資與材料的大眾物資部,9月開始儲備材料,同時采取多種舉措,聯合供應鏈進行聯合儲備。
二是,受益于敏捷的管理效率,對從供應鏈到研發,再到業態組織進行協調,在芯片替代物資方面做了很多努力。
三是,通過協同沃爾沃、寶騰、路特斯等全球供應鏈資源,調動全球資源克服挑戰。 對中國汽車工業來說,缺芯無疑是重創。就短期看,傳導在豪華品牌、合資品牌上的效應會更明顯。今年1-7月,除中國品牌和法系份額上升外,德系、日系、美系均出現同比下滑,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中國品牌面對缺芯問題可以靈活應對。 形勢依然嚴峻。業內人士透露,目前市面上“已無芯片現貨可掃”,而這樣的芯片荒或將持續到明年春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