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最大的芯片代工廠中芯國際公布了史上最好的業績,三季度營收、凈利猛增,在業績發布會上聯席CEO趙海軍表示全世界芯片工廠產能受限,獨有中國的芯片工廠全力生產并滿足了中國的需求。
中芯國際公布的業績顯示,三季度營收同比增長21.5%,凈利潤更是同比增長137.6%,取得如此佳績在于它的產能利用率滿載,以及去年以來全球芯片短缺推動芯片代工價格飆漲。
由于芯片短缺,2020年Q4歐美汽車芯片企業主動對臺積電提出提高芯片代工價格兩成,只是要求臺積電將更多產能向汽車芯片傾斜,到了近期臺積電又再度提高芯片代工價格近兩成,全球芯片代工價格的飆漲讓中芯國際也由此獲益。
中國臺灣和中國大陸的芯片代工廠獲得全球芯片企業的熱捧,在于這兩地的芯片代工廠能正常運作,因為這兩地在疫情防控方面做得較好,芯片制造廠得以正常運作;相比之下,2020年疫情期間歐美由于疫情的影響導致不得不推行居家隔離舉措,有幾個月芯片工廠甚至沒有產出,芯片產能大幅縮減,如此導致全球芯片市場對亞洲地區的芯片產能依賴進一步增強。
從中國多個行業也可以看出這一點,自立自強的中國芯片有效滿足了國內對芯片的部分需求,中國的需求占全球芯片產能的四成而中國自產的芯片產能滿足了國內的一半,比亞迪依靠自產的IGBT芯片滿足了自己的全部需求還能對外出售,因此中國制造受到的影響較小。
其中最明顯的當屬醫療物資行業,全球對醫療物資的需求激增,但是中國以外的市場卻因制造業深受影響無法正常運作導致醫療物資緊缺,中國制造則全力擴產,一個多月時間將口罩產能擴張十倍以上,迅速滿足國內的需求并向全球出口,2020年中國出口的口罩超過2242億只。
手機行業,三星、蘋果在印度、東南亞的工廠產能嚴重萎縮,蘋果不得不再次將全部訂單交給中國大陸的富士康、和碩等代工廠,中國的手機企業也受益于國內產能的正常因此取得市占的上漲;汽車行業,近幾個月以來豐田、本田的產能連續出現兩位數的下降,比亞迪的月產量卻持續倍增,中國最大的汽車企業上海汽車公布的數據顯示除了三個月輕微下滑之外,其余月份都取得增長。
從這些行業對比都可以看出,中國芯片為中國制造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的支持,這也意味著中國芯片產業已取得了長足的發展。
目前中國的芯片產能占全球的份額已達到15%,與日本并列第三名,中國正在建設的芯片產能在全球新建產能占比最高,預計三年后中國的芯片產能占全球的比例將接近兩成,在全球可望躋身前二。
這一場全球芯片短缺對全球制造業造成了深遠的影響,中國制造從中深刻認識到了芯片產業自立自強的重要性并且也已從中獲益,如今中國正積極推動芯片產業的發展,希望到2025年能實現國產芯片自給率70%,按目前這樣的發展勢頭很有可能達成這一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