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委員會周四表示,在全球芯片短缺和為滿足需求而激烈的全球競爭之際,它可能會批準為 27 國集團的半導體生產提供資金援助。
歐盟執行機構預計,半導體的稀缺性——從智能手機到汽車的一切事物的關鍵組成部分——將持續存在,從而影響該地區的經濟。
汽車制造商受到短缺的打擊最嚴重,這導致生產放緩或停止。
大多數芯片制造商都位于亞洲,該集團希望通過提高在其土地上的產量來減少對它的依賴。
“委員會將考慮批準支持以填補半導體生態系統中可能存在的資金缺口,特別是對于歐洲首創的設施,”歐盟競爭事務專員瑪格麗特·維斯塔格 (Margrethe Vestager) 表示。
她說,將采取保障措施,以確保援助“是必要的、適當的、相稱的,當然還要確保不正當的競爭扭曲是有限的”。
Vestager 的宣布是在 9 月份公布的歐洲芯片法案之后宣布的,該法案旨在通過擴大在歐盟的研究和生產,使歐盟在最先進芯片的競爭中具有競爭力。今年早些時候,歐盟還發起了一個產業聯盟,目標是到 2030 年將歐盟在全球半導體生產中的份額提高到 20%。
在全球競爭中,美國一直在加緊努力支持該行業。今年早些時候,美國立法者批準了一項旨在促進國內半導體生產的法案,這是與中國在技術方面更廣泛競爭的一部分。
維斯塔格在回顧歐盟的競爭政策時表示,“自給自足是一種幻想”(self-sufficiency is an illusion),但堅持認為歐盟不能僅依靠一個國家或公司來提供芯片。
“目標應該是在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之間實現多元化,以建立有彈性的供應鏈并避免單點故障,”她說。
維斯塔格說,與此同時,委員會將國家援助臨時框架延長至 6 月底,以支持受冠狀病毒大流行打擊的公司。根據該計劃,整個集團已經批準了超過 3.1 萬億歐元(3.5 萬億美元)的援助。
“一方面,有限的延期為逐步和協調地逐步取消危機措施提供了機會,而不會產生懸崖邊效應,”她說。“這反映了歐洲經濟整體強勁復蘇的預期。另一方面,我們將繼續密切關注令人擔憂的 COVID-19 感染上升和經濟復蘇面臨的其他風險。”
印度將公布一攬子芯片制造激勵措施
今天,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 (Narendra Modi)在悉尼對話上發表主題為“印度的技術演變和革命”的主題演講,他透露,印度正致力于向全球半導體制造公司提供一系列激勵措施,以在印度設立芯片生產基礎設施。
莫迪表示:“我們專注于硬件。我們正在準備一攬子激勵措施,以成為半導體的主要制造商。”
雖然媒體對印度計劃為半導體(芯片)制造提供補貼的計劃有過幾篇報道,但這是總理本人首次表示政府正在努力推出一攬子計劃。
本月早些時候,《印度時報》報道稱,印度政府將推出一項數十億美元的巨額資本支持和與生產相關的激勵計劃,以推動該國的半導體制造。
據報道,高級官員正在與一些頂級半導體制造商進行積極的討論,如臺積電(TSMC)、英特爾、AMD、富士通、聯電公司。
據少數行業消息人士透露,總理辦公室 (PMO) 正在協調努力設計有吸引力的激勵措施以吸引領先的芯片制造商。可能提供的激勵措施包括對資本支出的財政支持、某些關鍵部件的關稅削減以及提供給幾個戰略部門的生產線激勵 (PLI) 計劃。政府還在制定額外的激勵措施,以促進印度的無晶圓廠初創企業成長。
從歷史上看,臺積電并不熱衷于在中國臺灣以外地區擴張業務。該芯片制造巨頭的創始人莫里斯·張(Morris Chang)一再對各國將芯片生產帶到岸上以實現半導體自給自足的共同努力表示擔憂。然而,對供應鏈沖擊的擔憂以及對日益增長的地緣政治擔憂——這些擔憂促使美國讓臺積電和競爭對手也在美國領土上開設新工廠。
本月早些時候,臺積電宣布與索尼建立合作伙伴關系,與索尼在日本建立新的芯片制造部門,并于 2024 年開始生產芯片。
如果印度能夠說服臺積電或任何領先的芯片制造商在這里設立工廠,它就有可能躍居芯片生產的前沿。也有可能采用 22nm 或 28nm 等成熟節點技術。
一些分析人士認為,印度可以向臺積電或仿照日本政府提供的路線的領先制造商提供激勵措施。為了恢復其在芯片制造方面的競爭力,日本為即將到來的臺積電-索尼晶圓廠提供了高達 70 億美元的總估計成本中的 35 億美元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