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MLCC國內龍頭三環集團突發大火,雖潮州市潮安區應急管理局及時發布了通報稱“不影響正常生產經營”,但依舊觸動業內緊繃的神經,部分業內人士擔心面臨降價壓力的被動元件行情是否會受此影響。
MLCC全稱為Multilayer Ceramic Capacitor,即多層陶瓷電容器,有著“電子工業的大米”之稱,可以說是世界上用量最大、發展最快的片式元件之一,同時也是現代電子工業中不可或缺的被動元器件之一。
據中國電子元件行業協會(CECA)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MLCC市場規模同比增長11.1%至1017億元,預計2021年將達到1148億元,同比增長12.9%,到2025年將達到1490億元,五年復合增長率為7.9%。
圖片來源:方正證券
電子工業內的“熱門大米”
MLCC屬于被動元器件中陶瓷電容器,通過將印刷有金屬電極漿料的陶瓷介質膜片以多層交替堆疊的方式進行疊層,經過氣氛保護的高溫燒結成為一個芯片整體,并在芯片的端頭部位涂敷上導電漿料,以形成多個電容器并聯。同時,為適應表面貼裝波峰焊的要求,在端頭電極上還要電鍍上鎳和錫,形成三層電極端頭。
MLCC最早由美國企業于1960年代研制成功,早期主要應用在航天航空、軍工等高要求領域,1970 年代在日本Murata、TDK、太陽誘電等公司得到迅速發展并產業化,發展至今,MLCC已可以廣泛應用于消費電子、工業、汽車等領域。
而之所以被稱為電子行業的“大米”,不僅在于它單粒電容器比一粒米的體積還小,更因為它具有耐高壓、耐高溫、適合于表面貼裝等特點,是所有智能手機、游戲機或高級汽車都必不可少的重要元件,一旦出現短缺就會帶來嚴重后果。
作為電子產品的必備元件,自2000 年以來,MLCC 共歷經 4 次價格波動階段,分別為 2001-2002 年、 2002-2004 年、2009-2010 年以及 2017-2018 年。拿2018年來說,隨著當時的MLCC市場景氣度提升,村田、太陽誘電、TDK、三星電機、風華高科、國巨、京瓷等紛紛對外公布擴產計劃,而新產線的投產時間集中在2019年末至2021年之間。
圖片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從上圖來看,2018年MLCC擴產潮的產能在這幾年應該已逐步釋放,然而除了2019年由于廠商開始去庫存化導致MLCC降價外,2020年至今,MLCC價格不降反升,僅今年就有華新科、國巨、村田、TDK、三星電機等巨頭宣布漲價。
一般來說,MLCC價格波動來源于供需失衡,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影響,海外產能供給受限,使得被動元器件供給緊張,而到了下半年,隨著下游智能手機、5G基站、汽車需求恢復,旺盛的產業需求,帶動MLCC需求不斷擴大,進而價格不斷上漲。
圖片來源:方正證券
在智能手機方面,智能手機的升級推動小型化MLCC需求,而5G手機暴增的出貨量也帶動著MLCC需求上升。根據國巨預測,Sub-6 GHz的5G手機 MLCC 用量約較同級別4G手機多出10-20%,而支持5G毫米波的手機 MLCC 用量將增加 20-30%。
在5G基站方面,隨著5G在各應用終端的滲透率增加和性能要求的提高,5G基站對MLCC的需求也將成倍增長。根據村田的預測,到 2024年基站使用的MLCC數量將是2019年基站使用MLCC數量的1.5倍。
此外,汽車電子更是催生著高容 MLCC 需求,甚至有望成為未來最大的增量市場。汽車電子化率和新能源車滲透率的提升、四大系統驅動車用 MLCC 用量爆發是車用 MLCC 用量爆發的核心驅動力。據了解,汽車中的多個系統都需要用到 MLCC,主要包括 ADAS、安全系統、娛樂系統、舒適系統以及動力系統。依照村田的數據測算,2025 年整體汽車 MLCC 需求量將超 7000 億顆,車用MLCC 市場需求量將達2019 年1.7 倍,其中高端大容量MLCC 需求量為 2019 年的 2 倍。
再迎擴產熱潮
為了避免龐大的下游市場面臨“無米之炊”的困境,村田、太陽誘電等頭部企業率先擴產,建立規模優勢。我國臺灣的國巨電子,大陸的三環集團、風華高科、芯聲微、東材科技、宇陽科技等也緊隨其后,接連擴產。
從上圖來看,日本太陽誘電擴產最為積極,在今年6月宣布將投資50億日元在八幡原工廠廠區內興建MLCC材料新工廠外,9月再次宣布將投資約180億日元、在旗下位于馬來西亞砂拉越的子公司內興建MLCC新工廠,該座新廠預計于2023年3月完工。
而在11月30日,太陽誘電又發布新聞稿稱,因汽車電動化、5G智能手機普及,帶動今后MLCC需求看俏,因此將在子公司太陽誘電(常州)電子有限公司內興建MLCC新工廠,增產MLCC,該座新廠預計2023年開始進行生產。太陽誘電指出,上述MLCC新廠將在2021年12月動工、預計2023年6月完工,投資額約170億日元(約9.5億人民幣,僅包含廠房興建費用)。
除了村田和太陽誘電外,三星電機也在擴產進行中。今年3月,三星電機(SEMCO)社長慶桂顯在股東大會上表示,要帶領三星電機在2025 年前躍居全球MLCC 龍頭,今年將發表首款車用MLCC,并要擴大中國天津廠產能,以強化供應能力。雖未透露擴產之后的具體產能,但慶桂顯表示,“相信三星電機的電子元件市場規模,今年會擴大10%。依據此趨勢,今年成長率至少會有10%”。
從我國廠商情況來看,三環集團、風華高科等本土龍頭企業也紛紛加入擴產隊伍。
自去年下半年,三環集團完成了2020年的非公開發行股票的發行,募集資金21.8億元用于公司擴產,包括了用于5G通信用高品質MLCC擴產技術改造項目的18.95億元和用于半導體芯片封裝用陶瓷劈刀產業化項目的2.8億元。今年5月11日,三環集團再次發布公告稱,擬向特定對象發行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 75億元(含發行費用),其中,高容量系列多層片式陶瓷電容器擴產項目擬投入募集資金37.5億元。
風華高科作為全國唯一一個具備電容、電感、電阻規模生產的企業,在MLCC領域也已進行多個產能擴張和改造項目,計劃將MLCC產能由目前180-200億只提升至2023年650億只/月。
2020 年3月,風華高科發布公告稱,擬投資 75.05 億元建設新增MLCC月產450億只祥和工業園高端電容基地項目。而根據風華高科近期接受機構調研時透露可知,祥和工業園高端電容基地項目一期設計產能為50億只/月,預計年底前全面達產,二三期將按項目可研規劃加快推進;新增月產280億只片式電阻器項目目前產能釋放接近50%。
本土廠商迎來黃金發展期
從上述數據,可以看出此次新一輪的MLCC擴產潮中,新產線的投產時間集中在2022年末至2024年之間,也就是未來的2-3年內,從時間上看,和2018年擴產產能釋放時間沒有太大差別。
與晶圓廠擴產一樣,也會有人擔憂MLCC廠商盲目擴產可能會導致未來產能過剩。根據容億投資預測,考慮到在材料方面我國難以突破,國產MLCC企業擠進第一梯隊難度較大,中低端MLCC產品由于需求增長空間有限,國內產能端過度擴張,在未來2-3年內將迅速進入殘酷的價格戰。
但我們需要看到在這次新一輪擴產計劃中,我國MLCC廠商有望迎來黃金發展期。
目前來看,全球MLCC電容主要被日本村田、三星電機、太陽誘電、TDK、臺灣國巨等公司壟斷。雖然MLCC國內市場占比逾50%,但從產能上看內資廠產能可能僅為日廠的1/10。以風華高科為例,目前,風華高科片式電容(MLCC)產能為180-200億只/月,但村田1500億只/月,三星電機1000億只/月。可見,和世界巨頭比,我國廠商的產能可以說是小巫見大巫了。
但從擴產趨勢來看,當前村田等國外巨頭正在進行產能調整,逐漸退出通用型產品產能,主攻小尺寸、高容、車規 MLCC 產品。而國內廠商擴產基本以中低端MLCC為主,并向中高端方向靠近,成為常規品的主力。
早在2018年時,由于村田、太陽誘電等日本MLCC廠商進行調整產品結構,大幅縮減通用型MLCC,致使全球中低端MLCC供給出現缺口,給了臺灣省國巨、大陸風華高科、三環集團等廠商乘勢而起的機會,他們承接了退出產能,并逐步實現中低端產品的國產替代。
當前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陶瓷電容器市場,需求市場份額占比超七成。根據智研咨詢的預測,2019年全球陶瓷電容器市場規模將達到114億美元,而中國市場規模將達到578億元。折算可得,中國陶瓷電容器的市場規模占比超過70%。
圖片來源:方正證券
龐大的市場規模是廠商為之前行的動力,再加上貿易戰、疫情等多重因素影響,我國下游產業開始逐步依賴國內供應鏈。由此可見,此次擴產潮下,國內廠商有望擴展中低端市場,實現國產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