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標識碼: A
DOI: 10.19358/j.issn.2096-5133.2022.01.007
引用格式: 方芳,陸海婧. 我國工業互聯網技術發展路線研究[J].信息技術與網絡安全,2022,41(1):42-46.
0 引言
人類社會經歷了農業革命、工業革命,正經歷著信息革命。以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同經濟社會各領域全面深度集成,催生了以線上線下相結合、信息與物理相融合為特征的新產品、新模式與新業態。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產業融合的產物,工業互聯網的初始理念是由美國通用電氣公司于2012年提出的,旨在推動制造全生命周期活動中的制造模式、手段及業態的創新,從而大大提高制造業的創新實踐能力和服務能力,其已成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的重要支撐。
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邁入新時代,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發展工業互聯網,已成為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支撐、轉型升級的核心力量、促進生產與消費精準對接的重要路徑、對沖后疫情時代供應鏈產業鏈風險的戰略舉措。在政策支持方面,國家先后出臺《中國制造2025》《關于深化“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工業互聯網發展行動計劃(2018-2020)》《關于推動工業互聯網加快發展的通知》等政策,我國工業互聯網政策環境日益完善,推動我國工業互聯網進入實質性落地階段。在頂層設計方面,我國自行設計了一套工業互聯網標準體系,發布了《工業互聯網體系架構(版本1.0)》《工業互聯網體系架構(版本2.0)》《工業互聯網平臺標準體系框架(版本1.0)》《工業互聯網標準體系(版本2.0)》等文件,推動我國工業互聯網發展進入快車道[1]。2017年,國務院發布的《關于深化“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明確了我國工業互聯網“三步走”戰略目標,即“到2025年,基本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基礎設施和產業體系;到2035年,建成國際領先的網絡基礎設施及平臺,形成國際先進的技術及產業體系;到本世紀中葉,網絡基礎設施全面支撐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綜合實力邁入世界前列”,為我國工業互聯網發展提供了戰略方向指引[2]。
本文詳細內容請下載:http://www.viuna.cn/resource/share/2000003935。
作者信息:
方 芳,陸海婧
(北京軟件產品質量檢測檢驗中心,北京10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