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疫情以來,全球半導體產業供應鏈的穩定性以及產量都受到了極大的影響,芯片短缺幾乎已成為很多行業不可避免的難題,其中尤為值得注意就是汽車行業。
在智能化、電動化和網聯化的趨勢加持下,汽車對于芯片的需求與日俱增,而短缺的芯片供給則成為了阻礙汽車產業發展的最大阻力。
新能源汽車賽道或成最強引擎
半導體應用遍布消費電子、汽車電子、通信、工業、醫療、航空等幾乎所有領域。
根據WSTS數據,預計2022年全球半導體產業銷售額將繼續增長10.1%,達到6065億美元,增速較2021年將回落15pcts,但仍是歷史高位。
就芯片產業鏈環節來看,晶圓代工廠的不斷擴廠,將被認為直接帶動半導體設備和材料需求的提升。
而在這兩塊,國產自給的缺口較大,市場迅速擴容,國內半導體設備和材料細分領域龍頭有望抓住黃金機遇期實現快速崛起。
汽車半導體出現下滑但依舊增長
雖然隨著疫情的逐步緩解,供應鏈的問題得到了逐步的解決,但是由于供應鏈的復蘇速度遠小于預期的速度。
IHS此前曾預測,2020年全球汽車半導體市場規模將為380億美元,受益于汽車電動化、智能化和網聯化趨勢的影響,汽車半導體市場將會持續擴大,預計到2026年將增長到676億美元。
在疫情之前,全球汽車市場是傳統車廠通吃的局面,那么疫情的到來在一定情況下壓縮了傳統車廠的銷售空間,而新勢力造車與銷售模式提供了更多可能的發展。
汽車芯片需要嚴格測試才能保證其可靠性,同時需要芯片制造商能夠提供長期的供貨需求。
這也是汽車芯片與其他種類芯片最大的區別所在。而這是這一特性使得汽車芯片在疫情的沖擊下,供應鏈顯得愈發脆弱。
雖然汽車市場也受到了芯片短缺的影響,但是其市場表現并沒有因為疫情而出現下滑,這一表現與整體市場是相符的。
功率半導體市場最為受益
汽車電動化為功率半導體需求端帶來強勁動能。汽車的電動化將為功率器件帶來巨大的新增市場空間。
功率半導體器件是新能源發電設備中變頻器的核心器件,每GW中光伏和風電設備的功率半導體含量為2000-5000歐元,清潔能源蓬勃發展的亦能帶動功率器件需求。
新能源車應用作為IGBT市場規模的重要增量,預計2020-2026年的復合年增長率為23%,預計2026年新能源車用IGBT市場規模為17億美元。
而目前SiC-MOSFET已導入新能源汽車領域,碳化硅材料制造的功率器件相較于硅基器件, 可以顯著降低開關損耗、更容易實現小型化、更耐高溫高壓,在大功率轉換應用中具有明顯的優勢。
車規芯片將得到全面增長
在汽車智能化升級的背景下,主要包括感知層面對CIS的需求,數據傳輸層對高速數據傳輸處理芯片的需求,以及數據處理層面對存儲芯片和MCU的需求。
①預計未來每輛車基本需要配置11-15目攝像頭,每年全球汽車產量大概在8000萬到1億輛之間。
全球汽車CIS需求大約13億顆,平均售價為6美元,全球汽車CIS市場規模約80億美元。
②在后移動計算時代,車用存儲將成為存儲芯片中重要的新興增長點。
其中NOR Flash 在汽車電子中主要用于汽車儀表盤的顯示屏、ADAS系統等對啟動速度要求較高的電子設備中,隨著自動化程度越高,所需的存儲容量也隨之增長。
③隨著汽車電動化和智能化的發展趨勢,對MCU的性能和數量都提出了新的需求。
智能化增加了駕駛信息系統、油門控制系統、自動泊車、先進巡航控制、防撞系統等對MCU芯片的需求。
④隨著汽車智能化的升級,整車所需ECU、傳感器以及顯示器數量提升,拉動了連接芯片的需求。
隨著汽車智能化的不斷升級,車載LVDS芯片需求將被持續拉動。
⑤車規驗證的周期長且難度大,對供應商而言是門檻高,高門檻鑄就了高壁壘,尤其是在車用半導體方面。
國內外車企長期使用的都是國外幾家龍頭企業的產品,但現在已經開始出現了變化。
碳化硅還面臨著來自氮化鎵的競爭
當前化合物半導體布局功率器件還處于早期階段,技術路徑并未固定。
碳化硅更適合于一些高功率領域,比如說特高壓電網、風電、光伏、儲能以及新能源汽車,在新能源汽車中,一個電池電壓系統的升級,對碳化硅系統作用體現得就越明顯;
預計到2023年用SiC車用功率半導體全面替代旗下汽車的硅基IGBT,但是更多電子領域人士認為,未來碳化硅等化合物半導體與硅共存將會是常態。
隨著汽車平臺高壓化趨勢愈演愈烈,預估2025年電動車市場對6英寸SiC晶圓需求將達169萬片。
亞洲汽車半導體市場成重心
根據Inkwood Research的數據顯示,目前亞太地區的汽車半導體是全球最大的市場,這一趨勢在未來幾年將會愈加明顯。
2020年,亞太地區汽車半導體銷售達到了176億美元,到2028年,這一數字預計將會翻一番,規模將達到358億美元。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顯示,全年中國汽車銷量達到2531.1萬輛,連續12年蟬聯全球第一位。
從中國市場汽車的產銷量來看,在政府政策的推動下,國內新能源汽車的普及率將會在未來幾年快速提升。
同時,由于消費者對于新能源汽車等新觀念,新功能等接受程度較高,這些領域將會在未來幾年依舊會保持較快的增長速度。
結尾:芯片供給緊張助推供應鏈國產化
從全球市場競爭格局來看,國際廠商在車規級半導體領域中占據領先地位,車規級半導體國產化率較低。
疫情導致海外廠商大面積停工,車企下調汽車銷量預測使得晶圓代工廠的車規級半導體產能向消費電子轉移。
部分車企的功率半導體、電源管理芯片、汽車控制芯片受供給緊張的影響存在斷供風險。
我國車企對國產供應鏈的需求意愿進一步加強,國內車規級半導體企業迎來發展良機。
部分資料參考:半導體投資聯盟:《集微咨詢:如何“顛覆”汽車半導體市場?造車新勢力+中國汽車半導體廠商》,廣發證券:《2022年汽車電子投資策略:需求為王,贏產品者贏市場》,中信建投證券:《功率半導體產業研究:電動車大時代,碳化硅新世界》,半導體行業觀察:《長城、上汽、吉利……車企爭相加碼,第三代半導體行業風起云涌》,證券時報:《碳化硅襯底供不應求 資本搶灘新能源汽車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