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衛星導航在國土測繪、災害監測、電力、交通(尤其是自動駕駛)、水利、農業等應用市場有著廣泛的需求,同時產業鏈成熟、商業模式清晰,整體產業未來向好。
而GNSS芯片產業作為衛星導航產業鏈的核心環節,亦被稱為衛星產業當前最佳的投資賽道。
四大全球衛星導航系統
GNSS是英文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的縮寫,中文譯為全球導航衛星系統,是指能在地球表面或近地空間的任何地點為適當裝備的用戶提供24小時、三維坐標和速度以及時間信息的空基無線電定位系統,包括一個或多個衛星星座及其支持特定工作所需的增強系統。
根據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國際委員會公布的信息顯示,目前全球有四大衛星導航系統供應商,分別為美國的全球定位系統(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俄羅斯的格洛納斯衛星導航系統(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LONASS)、歐盟的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Galileo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alileo)和中國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BDS)。
當然為了提高定位精準度,除了以上四大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外,還有區域導航系統,以及增強系統(WAAS/MSAS/EGNOS/GAGAN)。
全球GNSS市場將保持穩定增長
近日獲悉,歐盟航天計劃機構(以下簡稱EUSPA)發布了2022年《EO and GNSS Market Report(“地球觀測”和“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市場報告)》 。本次《報告》指出,2021年,全球GNSS和EO收入超過2000億歐元,未來十年將達到近5000億歐元。
特別是GNSS(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市場發展情況和預測是這份報告的重中之重,在這種情況下,了解GNSS市場的發展和趨勢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顯得更加重要。
據《報告》,預計從2021年到2031的十年間,全球GNSS接收機的年出貨量將持續增長,從2021年的18億臺套增長至2031年的25億臺套,其中亞太地區仍將是最大市場。
工信部大力度推動北斗大眾消費應用
近日,工信部發布《工業和信息化部關于大眾消費領域北斗推廣應用的若干意見》(下稱《若干意見》)。《若干意見》提出,要培育北斗大眾消費新應用,豐富北斗產品形態,培育北斗大眾消費應用新模式新業態,扶持企業做優做強。
本次《若干意見》還特別提出,要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和產品。針對大眾消費領域應用需求,重點突破系列關鍵技術,加快推進高精度、低功耗、低成本、小型化的北斗芯片及關鍵元器件研發和產業化,形成北斗與5G、物聯網、車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融合的系統解決方案。
“十四五”是北斗推廣應用的關鍵時期,是拓展應用、培育生態、促進融合的關鍵階段,尤其在大眾消費領域的發展面臨著新形勢、新機遇、新挑戰。
中國北斗芯片和解決方案能力將嶄露頭角
在市場規模、設備總量、裝機總量、收入占比等不同維度均占主導地位的大眾消費類解決方案成為了本次《報告》中的焦點。代表著全球GNSS應用發展的主流方向,也代表著中國北斗系統規模化應用的發展方向。
《報告》針對大眾消費類解決方案、出行旅游與健康這一細分領域按照產業鏈對不同環節上的關鍵企業做了梳理。發現三家中國大陸企業出現在了產業鏈最上游的器件和接收機領域榜單中。他們分別是ALLYSTAR(華大北斗)、HISILICON(華為海思)、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展訊通信)。
華大北斗、華為海思、展訊通信一批企業能夠在產業鏈關鍵環節上榜,證明中國北斗芯片和解決方案能力已經在全球范圍嶄露頭角,正在從產業鏈源頭支撐中國北斗大眾化、消費類應用走向全球。
GNSS芯片企業蓬勃發展
其實不管是GPS、GLONASS、Galileo還是BDS的發展都離不開GNSS芯片,只有從最底層的核心芯片開始擁有自主權,才能得到長足的進步。
近10年來,全球衛星導航探空儀市場主要由芬蘭、德國、法國和日本的部分企業所占據,而這些企業制造的探空儀中的衛星導航芯片,近95%由U-BLOX公司提供。
根據與非研究院的統計,目前國內共有40家企業從事GNSS芯片的研發,按區域分布來看,前三分別是廣東11家、上海8家、北京6家,其后依次是陜西3家、江蘇3家、山東2家、湖南2家、湖北1家、河北1家、重慶1家、四川1家、浙江1家。廣東省能位居首位和國產測繪在南方的首先崛起,以及本土集成電路的基礎不無關系。
華大北斗打破衛星導航芯片技術壟斷
華大北斗前身是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旗下華大電子導航事業部,于2016年由中電光谷、上海汽車集團、北京汽車集團、波導股份、勁嘉股份等企業共同投資成立,是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
2021年1月,華大北斗入駐上海浦東軟件園祖沖之園。作為國內領先的衛星導航定位芯片廠商,針對行業應用的不同需求,華大北斗重點圍繞智能終端應用、車載應用、高精度應用、安全北斗應用,規劃了完整的芯片產品線,目前已研發完成十余款產品。
2021年5月,華大北斗聯合中國氣象局氣象探測中心,成功研制出“春分Ⅰ號”芯片模組。該芯片模組,水平定位精度0.8米、垂直定位精度1.3米,相關指標相當或部分優于占據全球市場份額95%的U-BLOX芯片。
經過反復試驗驗證,該芯片模組具有高精度定位、高集成度、高可靠性、低功耗、低成本及硬件標準化、數據處理標準化等顯著優點。
它的研制成功,不僅填補了我國氣象探空領域衛星導航芯片的空白,更打破了國際探空市場衛星導航芯片技術壟斷。
結尾:
相信隨著全球衛星導航市場的發展日趨加速和成熟,以及在國家政策的全力支持下,中國北斗應用產業做大做強,用“中國芯”服務北斗應用,用北斗服務全球。
部分內容來源于:與非網eefocus :本土GNSS賽道“破圈飛行”;華大北斗芯資訊:華大北斗再次上榜《全球衛星導航市場報告》;半導體行業觀察:從全球衛星導航市場報告,看北斗芯片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