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多久沒用過三星手機了?大概率是:很久。
倘若你不是數碼愛好者,大概率也不會知道,三星最新旗艦機Galaxy S22系列正在悄無聲息地“熱銷”。
相比起蘋果和幾大國內友商鋪天蓋地的科技資訊,三星——這家老牌手機帝國的一舉一動,甚至已經激不起國內網民群體的一顰一笑。
對于大多數人來講,三星作為昔日的“安卓機皇”,正在被中國市場逐漸遺忘,只有當人們在偶爾刷到它的新聞時才會倏忽遙想,三星在中國也曾有著令人贊嘆的過往。
奈何一切已是昨日輝煌。
伴隨著2016年Note 7的爆炸聲響,帝國轟然倒下,瓦礫崩塌,而今連余暉也悄然散盡——恰似一位沒落的貴族,在很短時間,三星在中國的市場份額就從20%跌落至1%左右,至今仍默默地躺在各種統計列表里的“Others”行列。
三星在華遇冷,暗合了劉慈欣在《三體》里的那句名言:“弱小和無知從來都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才是。”
元氣大傷
“國內還有人用三星?”
有,但很少,尤其在2016年以后。
2016年Note 7電池門事件,讓三星手機與中國消費者之間的關系驟降至冰點。
電池門事件發生后,三星中國區高管集體向經銷商下跪,卻居然沒有在第一時間向中國消費者道歉。不止如此,三星一度在其他國家和地區都召回了Note 7,卻不召回中國市場的產品,這一系列令人驚愕的操作,讓三星在華元氣大傷。
某種程度上,三星至今也未能從這次內傷中恢復。在坊間,許多人在談及三星手機時,“爆炸”總是與之相伴的聯想詞。
但事實上,早在Note 7的爆炸聲響之前,三星在中國市場的頹勢就已開始顯現。
2013年,三星還高居中國手機市場銷量榜首。但一年后,小米鋒芒畢露,奪得當年銷冠,自此拉開了國產廠商反擊的磅礴序幕。
2015年,華為OV一躍而起,與小米和蘋果一起,占據了中國市場份額的前五,三星正式淪為Others。
而2016年的爆炸聲響,“炸斷”了很多消費者對三星的最后一縷念想。根據Counterpoint的數據,2017年第一季度,三星在中國市場的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下滑幅度高達60%,出貨量僅為350萬。
隨之而來的就是關廠潮和裁員潮。
據媒體報道,2015年,三星的代工廠之一普光蘇州倒閉停產;2018年,三星深圳工廠和天津手機工廠關閉;2019年,三星關閉了在華最后一家也是最大一家手機工廠——廣東惠州工廠。生產業務關停后,三星在國內主營半導體芯片和內存,盡管在中國的凈銷售額在2020年全年下降了12.5%,不過仍然有319億美元。2020年中國有1.8萬名員工效力于三星,這個數字相比巔峰時期下降了近四成。
更致命的是,在三星落寞的那段時光,其他虎視眈眈的廠商,紛紛夯實了自己的銷售渠道——你從線下門店的數量,也能窺見三星“Others”的尷尬景象。
據媒體統計,三星在全國的授權店僅有700余家,而小米在去年10月便已實現萬家小米之家的規模,將縣級市場覆蓋率提升至80%;OPPO在2020年就已經有20萬個售賣點;華為2020年中國區零售體驗店數量也過萬,售后服務點覆蓋全國97%以上地市和70%以上縣區。
對于三星來講,欲重振中國市場,必先要打通銷售渠道。
品牌黯淡
此外,三星亟待彌補的短板,還有黯淡的品牌。
倘若你對“品牌”的理解與我一致(類似宗教般的非理性消費),那么坦率地說,三星的“品牌力”很弱。
這一點常常被忽視,是因為在三星稱霸的年代,此處短板并不很明顯,但隨著以小米為代表的國產手機品牌形象的提升,三星羸弱的品牌問題被逐漸放大。
我舉個例子,在與媒體同行閑談三星時,大家很容易就能達成共識:三星的營銷“太生硬”。
這體現在諸多方面,比如我參加過許多次三星發布會,給我個人感覺,三星發布會就一個字:豪。從場館到酒店,從舞臺到聲光電,每處細節,都是用錢“砸”出來的。
但整場發布會,我看到的,往往只有技術上的“硬度”,沒有情感上的“溫度”。
事實上,三星的營銷一直很直接,比如每逢新旗艦機發布,三星往往會在路邊投放巨大的廣告牌,提醒著往來行人,“我們還在”。
再比如,你可能知道,此次北京冬奧會三星給每位運動員發放了價值在1萬元以上的大禮包,其中包括了新款折疊屏5G手機,據粗略統計,僅這項禮品花銷就達到近3000萬人民幣……
嗯,三星看似耀眼的品牌光環背后,被光線拉長的,是一枚枚金幣串成的影子。
只可惜,這些真金白銀,并未讓所有人感覺到“真情實意”,與那些更懂得中國消費者心智模型的友商相比,三星常常被詬病“營銷不夠接地氣”,這也是三星失去中國市場的重要原因。
總之,三星在營銷上的高成本,無法兌換成三星旗艦機的高溢價。
我相信三星也意識到這個問題,有外媒稱,不久前新成立的“中國市場創新組”(China Business Innovation Team),一大重要任務就是負責中國市場的營銷戰略,分析中國獨特的商業習慣和消費者喜好。
新浪科技曾援引供應鏈人士消息稱,后續三星將會在中國開展大面積的營銷活動,“目前正密切咨詢相關行業人士,希望進一步聽取大眾對于營銷宣傳,發布會設置等方面的建議,細節問題涵蓋政府關系,文化風俗,營銷宣傳禁忌等。”
要知道,在此之前,三星就已經冠名了湖南衛視的綜藝節目《披荊斬棘的哥哥》和浙江衛視綜藝節目《追星星的人》,算是在向年輕消費者說:“我們還在。”
沒錯,三星手機還在,只不過昔日榮光不在,昔日消費者也已不在——對于國內的Z世代,尤其是00后們而言,三星甚至已經是一個相對陌生的手機品牌。
想要收復失地,從銷售渠道到品牌營銷,三星還有太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