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10年間,國家、企業等各個層面對于智能網聯汽車戰略價值的認知和重視程度,都有了大幅提升。在國家層面,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法規和標準,有力推動了智能網聯汽車逐步實現產業化。在企業層面,各家車企紛紛加強智能網聯核心技術的開發,眾多科技創業公司也不斷涌現,并獲得了資本的空前青睞。有人認為資本熱度過高,可能存在“泡沫”,但筆者認為對于戰略性新興技術的發展,資本的青睞無疑是必要的、積極的,即使有少許“泡沫”,對于驅動技術進步也是利大于弊。當前新能源汽車的市場滲透率之所以能夠節節攀升,也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智能網聯技術的賦能,使其在產品魅力上明顯優于燃油車。所以,無論是政府管理部門,還是相關企業,都形成了一個共識:本輪汽車產業重構的較量,前半場是電動化,后半場是智能化,而后半場的勝負將會決定最終的產業格局。
在他看來,當下,汽車科技正向低碳化、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的方向發展,成為新一輪科技革命交叉融合的戰略高地。車輛工程既具有獨特的自我特色,又與諸多現有一級學科的內容緊密關聯,顯示出多學科“深融合、強交叉”的突出特點。 毫無疑問的是,中國汽車產業要想繼續“乘風破浪”,源源不斷的新時代汽車人才將成為關鍵。而對致力于投身汽車、出行行業的學子來說,這也是與時代共振的絕佳機遇。
汽車的數字化轉型將是汽車行業下一階段要攻克的重要課題,智能網聯汽車的快速發展,亟需具備跨學科知識與思維、軟硬能力兼備的復合型開發者。他呼吁業界同仁秉持開放心態,通過融合創新,突破產業核心共性關鍵技術,促進產業生態建設,加強跨領域協同與產業共生。萬物互聯時代,汽車將會是最大的“母生態”,但任何一家企業都不可能擁有大、中、小所有的產業生態資源,必須多方參與、分工協作、資源重組。多產業、多企業、多技術協同的生態化創新,是發展智能汽車的戰略制高點。
智能、交通、城建、能源“四位一體”融合發展的理念和模式日益清晰,并逐漸成為產業發展共識。這意味著今后汽車產業的發展將不局限于自身,而是在更高維度、更大范圍內,與其他相關產業彼此支持、共同發展。這將有助于推動智能網聯汽車特別是自動駕駛技術的商業應用和快速普及,并使智能網聯汽車的戰略價值得到最大程度的彰顯,為交通升級、城市發展和能源轉型提供有力支撐,為國民經濟增長提供全新動能。
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共享化的基礎上,中國智能網聯汽車的數字化、生態化正通過融合創新推動突破產業核心共性關鍵技術,促進產業生態建設,加強跨領域協同與產業共生,為中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轉型與發展集聚智慧和力量。而在智能網聯汽車蓬勃發展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新興勢力也正加速進入該賽道。對此,梁貴友認為,多方力量進入智能網聯領域,對完善國內的產業鏈和生態建設是非常有利的,也能加快對自主核心技術的掌控,為用戶帶來更好的體驗和更多的選擇。
汽車產業將由垂直線型的傳統產業鏈條,進化為立體網狀的新型生態系統。如果說此前汽車產業是人類工業文明皇冠上的明珠,那么未來汽車生態將是人類進入生態文明的標志。因為汽車在城市生態系統中連接的要素最多,是一個可移動的互聯節點、數據終端和智能載體,而且還具有獨立的物理空間,所以未來智能網聯汽車一定會成為萬物互聯下的母生態,不僅是城市大生態系統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而且會催生并連接眾多相關的子生態。
更多信息可以來這里獲取==>>電子技術應用-A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