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調機構Omdia公布了今年二季度全球半導體市場的數據,數據顯示三星鞏固了半導體老大的地位,而Intel進一步衰退,美國芯片企業當中不僅Intel排名落后,高通也敗給了SK海力士,凸顯出美國芯片的頹勢。
Omdia指出今年二季度三星的芯片業務收入再創季度收入新高紀錄,主要是受益于全球市場對于存儲芯片的需求穩步增長所致,這推動它在半導體市場占有的市場份額上升至12.8%,相比起一季度的12.5%提高了0.3個百分點。
曾經的王者Intel則頗為落魄,呈現了繼續衰退的勢頭,二季度的收入環比下滑了16.6%,由此它在全球半導體市場占有的市場份額從今年一季度的11.1%大幅萎縮至9.4%,損失了1.7個百分點,導致它與三星的差距進一步拉大了。
第三名是韓國的SK海力士,它與三星一樣都是靠存儲芯片取得優勢,該季度的市場份額為6.8%,比全球手機芯片老大高通占有的5.9%的市場份額多了0.9個百分點;其后的則是美光、博通、NVIDIA等美國芯片企業。
總計二季度的數據可以看出韓國芯片企業三星和SK海力士占有的市場份額都取得了增長,而美國芯片企業占有的市場份額在衰退,導致如此結果,柏銘科技認為主要是美國的做法降低了全球企業對美國芯片的信任度,影響了美國芯片的收入,可謂美國自作自受。
美國無疑仍然執全球芯片牛耳,2021年美國芯片占全球芯片市場的份額仍然高達近五成,但是自從2019年美國對華為采取措施之后,全球各個經濟體都認識到了芯片的自由供應已被打斷,各個經濟體需要保證產業安全就得增強自己的芯片實力。
從那時候起全球各國都展開了芯片產能擴張競賽,這當中中國和歐洲的力度無疑是最大的。中國自從2014年成立集成電路產業基金以來,芯片設計產業得到長足發展,不過那時候中國的芯片制造尚未得到重視,芯片設計企業設計的芯片大多都是交給中國臺灣的臺積電、聯電等代工,但是2019年之后,中國的芯片制造得到了高度重視,芯片制造產能迅速擴張,進入全球前十的中國芯片代工廠從之前的兩家增加到三家。
歐洲是全球第三大制造經濟體,它的汽車業、機械設備業在全球居于領先地位,過去20多年它的芯片產業逐漸衰退,芯片轉向依賴外購,然而從2019年以來它開始再度重視芯片產業的發展,計劃投入數百億歐元擴張芯片產業,如今已取得了一些成績。
中國和歐洲大舉擴張芯片產業,減少對外采購芯片,其中中國今年前7個月采購的芯片數量就減少了430億顆,自然對主要輸出芯片的美國來說造成了打擊,今年以來美國射頻、模擬芯片行業都傳出庫存高企的消息,AMD、NVIDIA、高通等紛紛砍單,顯示出美國芯片衰退的跡象。
韓國的三星和SK海力士則采取了不同的做法,它們的主要出口對象是中國,為了與中國市場更緊密的結合確保自己的利益,它們都在中國建設了芯片制造廠,其中三星在中國西安的工廠更是三星在韓國以外最大的存儲芯片工廠,由此它們反而從中國市場取得了更多收入,提升了它們在全球半導體市場的份額。
從美國芯片的衰退和韓國芯片的優勢得到增強,可以看出來美國的做法非但無法增強美國芯片的競爭力,反而造成全球各個經濟體對美國芯片更不信任,減少了美國芯片的采用量,進而導致美國芯片的市場份額進一步衰退,此可謂美國捧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更多信息可以來這里獲取==>>電子技術應用-A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