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技術應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通信與網絡 > 業界動態 > “新IT”時代,蘊藏著中國經濟的新未來

“新IT”時代,蘊藏著中國經濟的新未來

2023-01-05
來源: 礪石商業評論

    1

  當下正是2023年初始。

  在最近10年,幾乎沒有一個年份像2023年這樣讓人們期待。過去3年的新冠肺炎疫情,給社會經濟帶來了巨大損失。無論個人、企業還是國家,都為2023年制定了頗為進取的目標,旨在彌補過去3年疫情造成的損失。

  例如,剛剛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了“全力拼經濟”的工作重點。中央媒體人民日報也發布評論文章稱,“2023年,世界經濟增速可能明顯下滑,中國經濟有望總體回升,形成一個獨立的向上運行軌跡”。

  不過愿望終歸是愿望,還需動能支撐。那么,中國經濟如何才能在2023年形成一個獨立的向上軌跡呢?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給出了答案,其中最重要的有兩條。第一條是“著力擴大國內需求”,第二條是“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

  筆者極為認同上述兩個方向,“擴大國內需求”對經濟拉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則是較被忽視,但實則更為重要的深層次動能。其一方面是中國品牌實現對海外品牌國產化替代的重要前提,另一方面也是支撐中國企業產品走向國際市場,實現高質量出口的保障。值得注意的是,在前不久的20大工作報告中,中央政府也將“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作為未來5年中國經濟發展的最重要動力。

  “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主要需要兩個方面的行動。

  首先是公眾較為共識的,盡快補足芯片操作系統、高端制造與創新藥等中國當前產業門類中存在嚴重不足的領域,另外則是針對傳統制造產業的改造升級,其才是帶來中國經濟增量的關鍵。回顧工業革命的發展歷程,我們可以發現,“唯有制造業強,才能助力國家穿越復雜多變的宏觀經濟格局和周期,不斷前行”。

  傳統產業的改造升級,一方面源于核心技術的突破與先進管理理念的應用,另一方面則源于數字化對傳統業務流程的改造。過往的中國商業發展進程已經證明,自信息革命以來,每一次IT技術的進步和創新,都會成為實體經濟實現轉型升級與發展的重要內生源動力。

7431-6201715bba4b464e4f3c8e9a7017195e.jpg

  截至目前,中國企業數字化主要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20世紀八、九十年代開始的硬件設備領域的數字化階段,當時企業主要是采用個人電腦、打印機等辦公設備來進行基礎辦公的數字化。

  第二個階段是從21世紀初開始興起的以軟件為主的數字化階段,當時企業主要是在組織管理、財務管理、銷售管理與客戶管理等領域廣泛應用協同OA、ERP與CRM等各類管理軟件,進行組織管理與業務管理的數字化。

  近年來,以“端-邊-云-網-智”為代表的“新IT”技術,正在加速推動IT基礎設施的代際革命,這就推動中國數字化進入到“新IT”應用為核心的第三階段,這一階段的企業數字化呈現出在線化、云原生與智能化等全新特征。

  除了技術之新與形式之新,“新IT”的“新”還體現在創造價值的深度上。基于“端-邊-云-網-智”全新的技術架構,企業在數字化應用上不僅可以更敏捷快速地適應外部環境的變化和客戶需求的變遷,還可以降本提效,驅動業務增長,變革業務模式甚至整個產業的資源組織和配置方式,創造更大的經濟價值與社會價值。

  對于“新IT”,各個領域的專家也都基于自己的視角給出了見解。

  例如,中信建投證券研究所所長、TMT行業首席分析師武超則認為,“新IT”首先是從IT走向ICT,其將是整個新型信息基礎設施的融合;其次是從終端走向云端,融合的平臺、共享的算力會變得越來越重要;再次是從基建先行走向應用先行,面向智能生產,會有更多非標準化需求,柔性的信息技術設施更加重要。

  華興新經濟基金合伙人、先進工業組投資負責人朱奕認為,“新IT”的內核是數字和智能。從汽車和智能制造等主要投資領域的企業發展趨勢來看,整個生產流程和組織規劃等都高度數字化,頭部廠商都在持續提升精益生產的能力,包括設備柔性化和智能化的水平。作為數字化轉型最核心的生產工具,隨著未來更高階的人工智能的應用,“新IT”一定會給企業的創新和生產效率帶來革命性的數量級的質變。

  2

  隨著“新IT”技術的深入應用,新一階段的中國企業數字化,也已經開始為中國的實體產業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

  工信部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數據顯示,相關制造企業在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后,其生產效率平均提升37.6%,運營成本平均降低21.2%,能源利用率平均提升16.1%,最高達到1.25倍,這也讓“新IT”越來越獲得輿論界的關注與認可。

  就在近日舉行的第一財經資本年會上,主辦方公布了“2022第一財經十大年度熱詞”,其中“新IT”便與成果轉化、自主可控、隱形冠軍、生命科學、智能時代、數字經濟、硬科技、新能源與高質量等詞匯一同入選,成為影響2022年中國產業升級與資本市場發展的核心關鍵詞之一。

  在之前,知名產業研究智庫互聯網實驗室也發布了國內首份“新IT”報告,認為“新IT”發展已經成為數字化社會的基礎設施。中國信通院在《新IT重塑企業數字化轉型(2022年)》中也指出,“新IT”具備的創新、敏捷與韌性等特征,正是當下企業數字化轉型追求的關鍵技術需求。

  筆者則認為,“新IT”在近兩年的大范圍流行,其實正是中國制造業數字化轉型龐大需求的一個縮影。中國實體制造產業規模龐大、門類齊全且產業配套完善,在改革開放后的數十年間,它們都經歷了較長時間的跑馬圈地式的粗放發展階段,也積累了不少頑疾。但在中國企業之前高度依賴的國內勞動力紅利與市場紅利逐漸到頂后,粗放式經營已經不能再支撐這些實體制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現代化轉型升級需求就變得越來越迫切,而“新IT”為代表的數智化正是它們轉型升級的最核心抓手。

  水大魚大,龐大的實體制造企業需求,也創造出了目前國內蓬勃發展的“新IT”市場。據悉,2021年中國數字化轉型中涉及的新IT服務和解決方案市場的總體規模達21669億元,未來幾年預計將保持20%以上的平均增速,在2025年有望逼近5萬億人民幣大關。

  3

  隨著“新IT”市場的爆發,中國商業界當前也已經涌現出一批在該領域取得突出成績的標桿企業。

  其中最典型的是阿里巴巴與騰訊這種天生誕生于互聯網時代的企業,它們在IT基礎設施、平臺與軟件等各個層次的應用都已經完全實現了云化,被視作中國企業數字化的主力軍。目前,除了在基礎設施層的公有云領域保持領先之外,它們旗下的釘釘、企業微信、騰訊會議與騰訊文檔等saas產品領域,在協同辦公領域也占據了巨大優勢。

  不過筆者在對全國很多企業的數字化轉型調研時發現,除了阿里與騰訊這樣的企業之外,還有另外一類極為活躍的企業,它們可以歸類為“雙實企業”。“雙實”企業的第一個實,是指實體制造企業,第二個“實”,是指“數實融合”。“雙實企業”便是那些很好實現“數實融合”的實體制造企業。

  中國較為典型的“雙實”企業有海爾、聯想、華為與美的等一批成立較早的中國企業巨頭。

  例如,海爾集團是中國規模最大的家電企業之一,覆蓋冰洗、空調、電視、廚衛與生活小家電等多個品類,其在發展過程中積極應用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與云計算等新一代的數字化技術,創造了在大規模定制領域的領先智能制造實踐。

  在上述技術積累與實踐應用的基礎上,海爾集團于2017年推出了對外開放賦能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卡奧斯,面向全球不同行業和規模的企業提供基于場景的數字化轉型解決方案,并將其視作與家電、生命健康并列的三大核心業務。

  目前,卡奧斯已經為家電家居、能源、醫療、服裝、裝備、電子與汽車等眾多行業提供智能制造與數字化創新服務,并為產業園區、區域政府提供數字化管理及綜合服務平臺建設、產業咨詢規劃等服務。

  與海爾集團同樣創建于1984年的聯想集團,則是全球最大規模的個人電腦企業,業務覆蓋全球18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全球擁有17個研發基地和30多家制造基地,自有工廠與外包生產混合制造,科學家、工程師等研發人員超過1.5萬人,供應商2000多家,每年的營收規模超過4500億人民幣。在中國,很少有企業具備與其相提并論的生產規模與復雜業務場景。

  為了解決自身的效率提升,聯想集團從2011年就啟動了大規模的智能化轉型,憑借端、邊、云、網、智的新IT架構,建立起了覆蓋研、產、供、銷、服全價值鏈的智能化管理體系。2019年,聯想集團也開始將其在“新IT”領域的能力對外賦能,并成立了以SSG(方案服務業務集團)為核心的業務載體,幫助外部企業進行數智化改造。

  截至目前,聯想集團的“新IT”解決方案已經成功應用到三一重工、徐工機械、吉利汽車、長城汽車、蔚來汽車、南方電網與寧德時代等近千家各行業企業的工廠、車間與流水線。

  例如,聯想集團很好地幫助寧德時代解決了產能快速擴張過程中的IT系統升級需求,使其近十套核心系統均實現了端到端的應用級跨數據中心的雙活架構,并驗證切換成功,雙中心支持相同的應用負載,成功實現重要業務零中斷;幫助三一重工的工廠整體效率提升超過30%,產能提升50%,人力需求減少60%,場地壓縮30%;幫助供應商合作伙伴記憶科技的客戶訂單及時交付率提升30%,生產工單的制作效率提升30%,物料齊套及時率提升50%......

  區別于傳統IT概念中的“Information Technology(信息技術)”,聯想集團將其踐行的“新IT”進一步總結為“Intelligence Transformation(智能轉型)”。“智能轉型”,很形象地詮釋了聯想集團利用“新IT”技術賦能客戶企業進行智能轉型的業務精髓。

  對于以海爾集團、聯想集團為代表的“雙實”企業,專家們也寄予厚望。

  知名經濟學家任澤平表示,“雙實企業”擁有豐富的智能化轉型經驗,可以把自身積累的創新技術成果、對制造業場景的理解、轉型的經驗與能力,打造成通用解決方案,結合各行各業智能化轉型的具體需要來解決問題。

  著名財經媒體人秦朔則表示,以聯想集團為代表的“雙實企業”,正在成為中國實體經濟的新標桿。當越來越多的“雙實企業”涌現出來,制造強國就會離我們越來越近。

  《礪石商業評論》在長期研究中國企業數字化的過程中也發現,以阿里與騰訊為代表的第一類“新IT”企業雖然具有領先的技術與產品,但它們普遍缺乏對真實業務場景的深刻理解,導致它們很難為企業客戶提供很好滿足需求痛點的解決方案,這也是為什么阿里與騰訊最近分別在To B業務領域做出了戰略調整,即回歸產品公司本質,以產品被集成為目標,而放棄產品集成商的角色。

  而以聯想與海爾為代表的“雙實”型企業,一方面具有深厚的數字化技術積累,另一方面具有深厚的“產業knowhow”,且在自身業務場景已經有著行業領先的成熟實踐,這讓它們在很多情況下,相較阿里、騰訊等缺乏實體業務場景的互聯網企業更能滿足企業客戶的數智化轉型需求。

  除了聯想與海爾等國內企業,其實類似的“雙實”企業在海外也都已經成為數字化領域最舉足輕重的力量。例如美國的IBM、GE、惠普與戴爾,德國的西門子與博世,它們都既是本國實體產業的領導者,也是數字化轉型領域先鋒,為本國企業的數字化轉型發揮了重要的貢獻。這些企業的成功實踐,也為聯想、海爾等中國“雙實”企業的對外賦能業務指明了方向,提供了信心。

  4

  告別慘淡的2022年,人們翹首以盼的2023年已經到來。

  雖然各家企業都突然獲得了過去3年所不曾有的自由,但經濟的完全復蘇很難一蹴而就,需要多個關鍵要素協作完成。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我們能夠準確地辨識那些最能夠帶來中國經濟新增量的關鍵要素。

  筆者認為,核心技術、先進管理與新IT便是最為關鍵的三個要素。其中,核心技術與先進管理是驅動企業增長的兩個重要支柱,能夠帶來最為直接的經濟增量,而“新IT”則是支撐上述兩個支柱發揮作用的堅實底座,讓它們更好地發揮效能。

  核心技術與先進管理需要各個行業的企業自力更生,而“新IT”的應用則可以充分借力阿里、騰訊、聯想與海爾等數字化標桿企業的賦能。在內外力共同作用下,我們相信大多數志存高遠且腳踏實地的企業都會在未來迎來快速復蘇。

  而這些企業的復蘇,將像一條條奔騰的江河,最終匯入中國經濟社會的汪洋大海,進而帶來中國產業界在后疫情時代的再次躍遷。

  萬物之中,希望最美。我們期待在2023年迎接一個全新世界的到來。



更多信息可以來這里獲取==>>電子技術應用-AET<<

本站內容除特別聲明的原創文章之外,轉載內容只為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權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創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聯系確認版權者。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通過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我們,以便迅速采取適當措施,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聯系電話:010-82306118;郵箱:aet@chinaaet.com。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一区成人 | 五月婷婷开心综合 | 亚洲男女视频 | 性欧美26uuu在线观看 | 韩国日本在线观看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 | 成人免费观看一区二区 | 中国一级特黄特色真人毛片 | 久久成人精品视频 | 欧美日韩中文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人妖性一区二区 | 91av成年影院在线播放 | 日韩欧美专区 | 污污视频网站免费 | 丝袜综合 | 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 中文字幕一区中文亚洲 | 香蕉视频在线免费 | 欧美日韩在线视频观看 | 夫妻生活毛片 | youjizzxxxx18日本 yy3341殇情影院理论片 | 99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麻豆 | 国产精品成人麻豆专区 | 亚洲天堂在线观看视频 | 亚洲图片欧美文学小说激情 | 成年人视频在线免费看 | 国产在线永久视频 |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软件 | 日皮在线观看 | 韩剧伦理在线观看 | 伊人激情视频 | 国内一级一级毛片a免费 | 一级毛片女人喷潮 |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观看 | 国产精品特黄毛片 | 9久热久re爱免费精品视频 | 日本高清网站 | 成人宗合网 | 天天天天天天干 | 久久韩国| 欧美日韩国产超高清免费看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