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針對目前油田鉆井參數監測的現狀及其存在的主要問題,設計了一種無線傳輸" title="無線傳輸">無線傳輸鉆井參數儀。主要介紹了系統的電源電路、通信模塊、智能分站等部分的工作原理及實現框圖。為了避免采用有線數據傳輸導致的可移動性差、系統擴充性能差等缺點,采用無線數據傳輸模塊D21DL構成系統無線傳輸網絡,并利用DELPHI 6.0設計了操作監控界面,可視化強、操作方便。
關鍵詞: 無線傳輸 智能分站 參數 通訊模塊
鉆井儀表的研究與使用,不僅提高了鉆井過程中各項參數指示與記錄的準確程度,而且為油田的安全生產提供了科學依據。目前鉆井現場有六道參數儀、八道參數儀等鉆井參數儀以及液面報警器等單項參數記錄儀,這些儀表雖能提供現場參數,但數據傳輸大多還是靠有線通信。而有線傳輸受地理環境因素影響較大,不能任意鋪設,且可擴充性差,在鉆井搬遷過程中拆卸和安裝工作量大。相比較而言,無線通信卻具有高可移動性、通信范圍不受環境條件的限制、傳輸范圍能得到較大地拓寬等優點。因此作者等人和黃河鉆井公司共同研制開發了無線傳輸鉆井參數儀。
無線傳輸鉆井參數儀的研制,改進了現有的鉆井參數儀依靠的有線傳輸方式,使勝利油田鉆井參數記錄儀器儀表的相對落后的現狀得到了較大改觀。無線傳輸鉆井參數儀在鉆井過程中具有實時采集、無線傳輸、實時監控以及計算機分析與打印等功能,從而提高了鉆井現場參數采集與記錄分析的準確性、可靠性,使鉆井參數儀器儀表更具實用性,實現了更新換代。
1 系統總體結構
系統總體結構如圖1所示,整個系統由鉆井指揮觀測室和鉆井現場兩部分組成。
鉆井指揮觀測室部分由自行研制的通信接口" title="通信接口">通信接口、系統觀測工控計算機、打印機等組成。通信接口的主要作用是將鉆井現場的各個監測鉆井參數的智能分站(包括井臺實時監測" title="實時監測">實時監測管理站)的數據與觀測工控計算機的數據進行交換,同時還肩負現場參數超限時在鉆井指揮觀測室報警的作用。系統觀測工控計算機可以增加、刪除系統掛接的智能分站,負責各類監測參數的類型定義、報警上下限的設置與修改以及正常工作時按照一定的要求巡要現場的各個參數信息,并將數據實時顯示在工作界面上,同時對歷史數據進行分類管理,包括定時存儲、顯示實時曲線、生成各類報表并輸出等。
鉆井現場包括需要監測各參數的智能分站和井臺實時監測管理站。監測參數的智能分站將各類傳感器信息采集、處理后存放在自己的內存中,供井臺實時監測管理站和鉆井指揮觀測室的系統觀測工控計算機實時調用。在本設計中,根據現場的要求,設計安裝的智能分站包括兩個測量泥漿池液位的智能分站、一個測量泥漿出口處H2S濃度的智能分站、一個測量泥漿泵出口壓力的智能分站和一個測量井臺鉆具懸重的智能分站。
井臺實時監測管理站的作用是讓井臺上作業的人員能實時地觀察到現場的各個參數的數據,并且各類參數一旦超限時能提供聲光報警,從而及時提醒工作人員現場發生的參數異常情況,以最快的速度采取應急措施,避免事故的發生和擴大。
2 系統各部分的設計與實現" title="設計與實現">設計與實現
該系統主要包括電源模塊、通信模塊以及井臺實時監測管理站和各智能分站等部分,在這些部分的設計過程中,充分考慮了提高系統的抗干擾性和可靠性。
2.1 電源部分的設計與實現
為適應不同的用戶要求,在設計智能分站電源時考慮了三種方案:第一是智能分站的供電直接由現場交流電提供(如圖2所示);第二是智能分站的供電直接由直流電池提供(如圖3所示),這要求每口井完工后要對直流電池進行充電,保證在下一口井鉆井過程中不再更換電池,以保證檢測數據的連續性;第三是智能分站的供電由交流電和直流電共同提供(如圖4所示),當有交流電時,交流電為本智能分站的所有電路提供電能,同時對后備的直流電池進行小電流充電,直到充滿為止。一旦現場交流電停電,系統則由直流電池維持供電。直流電池供電時間的長短與所選擇的電池容量有關,考慮到現場實際情況,選用了能維持兩天的蓄電池。因此本智能監測分站的設計也依不同的供電要求而有所不同。上述電源電路的設計并不是在每個智能分站中都存在,而是根據鉆井現場的需要分成三種情況,鉆井公司根據自己的工作特點進行選用。這種多方式的設計方法具有較大的工作靈活性,也是本設計的特色之一。
2.2 通信模塊的設計與實現
通信模塊的設計包括通信接口的設計及無線模塊的選擇。其中,通信接口是監測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它系統就無法實現計算機和智能分站的通信。工控機" title="工控機">工控機的對外數據接口除供打印機使用的一個并行口外,還有兩個標準的RS-232異步串行口。與外部設備的通信一般采用串行口。RS-232信號至少需要三根線,最遠能傳輸15米,足以滿足現場的需要。但是,無線通信模塊的接口信號為TTL電平的,所以為了能保證接口的順利對接,必須對RS-232信號電平進行轉換,經過轉換后,還可以將小功率的報警裝置一并與通信接口串接。因本通信接口的電路結構比較簡單,所以本設計中直接將通信接口電路板安裝在工控機內部,通信接口的電源也直接取自工控機內部的5V電源。通信接口的原理框圖如圖5所示。
無線模塊選用了北京捷麥公司的D21DL型無線數傳模塊,該模塊采用透明式數據傳輸方式,無需改變原有通信程序及連接方法;內裝E2PROM及看門狗電路,而且掉電后可記憶設置參數,具有組網通信模式;采用工業級產品設計,工作溫度范圍寬,適合野外工作;傳輸距離較遠,便于點對多點通信。
2.3 智能分站的設計與實現
本系統目前共有五個智能分站,分別用于測量鉆井現場的泥漿池的液位、泥漿泵出口壓力、鉆具懸重及泥漿出口處的H2S濃度。各智能分站除測量所需的傳感器不同外,其它電路設計原理基本相同。其原理框圖如圖6所示。考慮到泥漿池泥漿一般具有較高的溫度而且具有一定的腐蝕性,因此要求選擇的液位傳感器具有比較高的性能,如耐高溫、抗腐蝕等。選擇了由西門子公司生產的THE PROBE一體化超聲波液位傳感器。THE PROBE集傳感器和電子線路于一體,它可以測量敞開或密閉容器中的液位。現場所需要測量的壓力參數有泥漿泵出口壓力和鉆具懸重,鉆具懸重信息在現場已經被轉化成液壓,并且有標準口徑以供安裝液壓傳感器,根據現場特點最后選用了北京昆侖海岸傳感器計數中心生產的防爆型JYB-KB-PAG型壓力傳感器。系統中還采用了J.DITTRICH ELEKTRONIC GmbH &Co. KG生產的MF420C型氣體濃度傳感器來測量H2S濃度,該傳感器包含一個電氣化學傳感器,可以測出某些有毒氣體和空氣中蒸汽的濃度。
智能分站的作用是將傳感器4~20mA的輸出信號轉換為電壓信號,并通過A/D轉換,將模擬量換成線性的數字量,同時通過工程量變換達到要求的現場測試范圍。為提高監測數據的精度,同時滿足系統體積、功耗的要求,采用了12位的串行A/D轉換器TLC2543。現場的實驗證明,監測的數據是十分準確的。在設計直流電池供電和交直流供電時,考慮到電池的工作時效問題,在整個電路設計中增加了電源報警電路、監測單片機工作用的12V直流電源和傳感器用的24V直流電源,以保證電路正常工作及測量數據的準確性,并將電源報警信息及時上傳至監測工控機。另外,為了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和連續性,直流電源的報警都留有較大的冗余量,即提前進行報警。由于鉆井的周期一般為2~4周不等,因此在全部采用直流電池作為智能監測分站的工作能量補給時,也作了較大冗余量的考慮,而且直流電源采用的電池也是目前性能價格比最優的免維護的充電電池。
2.4 井臺實時監測管理站的設計與實現
井臺實時監測管理站的作用是除了讓井臺工作人員能實時地觀察到現場的各個參數的數據以及當現場參數出現異常時能盡快采取應急措施外,還有一個作用,即一旦工控機因故停機時,能替代工控機向各智能分站發出巡要數據命令,并對各數據實行監控。因此觀測分站能替代工控機的部分功能,以維持系統的主要功能的正常運轉。由于井臺上有鉆機一直在工作,因此本部分電路直接采用交流電供電方式,無需提供后備直流電源。設計的井臺實時監測管理站的結構框圖如圖7所示。與智能監測分站不同的是,井臺實時監測管理站沒有傳感器及采樣電路等,但需要現場顯示電路并提供聲光報警電路。
2.5 系統抗干擾措施
由于鉆井現場環境比較惡劣,干擾比較嚴重,這就要求系統有較強的抗干擾能力。本系統從硬件和軟件兩方面采取抗干擾措施。
硬件抗干擾措施能有效地抑制干擾源,阻斷干擾傳輸通道,可消弱或抑制系統的絕大部分干擾。系統安全可靠工作的重要指標是電源模塊供電質量的可靠性,而來自外界的電磁干擾是電源干擾的主要來源。對于系統中未消除的電磁干擾,在印制電路板時在電源線與地線之間并接去耦電容,消除其間的脈沖電流干擾。同時采用X5045設計了看門狗電路,單片機工作一旦出現異常,看門狗電路使其自動復位。
軟件抗干擾措施主要是防止程序“跑飛”或陷入“死循環”。本系統主要采用軟件冗余、軟件陷阱、“看門狗”等技術,使程序在出現“跑飛”或“死循環”時能納入正軌。
3 工控機觀測界面設計及系統安裝調試
工控機觀測界面便于工作人員直觀獲得現場數據,因此它的設計直接關系到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和監測數據的準確程度。它的調試是系統調試必不可少的部分。
3.1 鉆井指揮觀測室管理界面的設計
本鉆井參數無線監控界面(如圖8所示)以WINDOWS XP操作系統作為系統平臺,使用ACCESS數據庫,采用DELPHI 6.0編程語言設計而成。在系統軟件的編程過程中, 以簡便性、實用性、通用性為原則, 開發了這套系統軟件。系統軟件利用WINDOWS操作系統自身的多任務功能, 在進行數據通訊的同時,進行各種操作以及曲線圖形信息的顯示、報表打印等,實現了全部在內存中利用動態數據庫對通訊數據進行讀取存儲。
3.2 系統的安裝調試
系統的安裝調試包括鉆井指揮觀測室和鉆井現場兩部分的安裝調試。鉆井指揮觀測室的安裝除了將通信接口的無線模塊的吸盤天線引至室外之外,其余部分比較簡單。而鉆井現場條件比較差,應在充分考慮各方面因素后,將智能監測分站(包括自己研制的電路和無線模塊等)、智能分站、傳感器、天線等接至既安全又能減少干擾的地方。由于安裝及設計過程中考慮得比較周全,所以在調試過程中能比較順利地進行,系統能良好運行。
本系統已應用于勝利油田黃河鉆井五公司鉆井隊。通過現場應用,該參數儀可以把傳感器所采集的數據直接通過無線模塊發射到計算機上,為鉆井現場掌握各類參數提供了方便,可以在指揮觀測室內方便地了解井上的生產情況。泥漿罐液面、H2S濃度等一旦出現異常情況可及時報警,比人工坐崗觀察更及時、準確。數據設置與調試比較方便,特別是當井場條件不好時,它可以安放在較遠的地方而不影響使用,且省去了傳輸線,更利于現場標準化,為井隊生產提供了方便,同時使生產更加安全可靠,能及時防止井噴事故和人員H2S中毒事件的發生。
參考文獻
1 胡漢才. 單片機原理及系統設計[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2
2 欒桂東,張金鐸,金歡陽.傳感器及其應用[M]. 西安: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02
3 蔡 濤,李 旭,杜振民譯.無線通信原理與應用[M]. 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1999
4 D21DL數傳模塊資料[OL].捷麥通信網站,http://www.sa6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