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青島若貝電子首款 “Robei自適應芯片產品發布暨研討會”活動在青島高新區隆重舉行。青島高新區管委領導、知名專家、及眾多企業、媒體代表等出席了會議,見證了青島若貝歷時兩年、潛心研究的首款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自適應芯片的面世!
何謂自適應芯片?與目前應用中常見的FPGA有什么不同呢?
發布會上,青島若貝電子有限公司總經理吳國盛先生給我們做了詳細解讀。
自適應芯片是一種快速動態可重構的芯片,利用時間和空間進行轉化,讓計算機根據不同的任務動態改變芯片的架構,實現不同功能。
自適應芯片與FPGA芯片,兩者同屬于可編程邏輯器件。FPGA屬于靜態可重構芯片,采用查找表的形式實現重構,因此需要在寫入芯片前將所有可能出現的數據計算出來,在寫入到每個查找表中,由于配置的數據量巨大,導致重新配置的速度受到限制。
Robei自適應芯片軟件算法基于邏輯和數字運算,可直接將軟件算法轉化成以Rocell為基本單元的電路結構,實現傳統軟件直接變成硬件的創舉。Robei自適應芯片將數據和運算分開,將高級語言轉化成芯片電路,快速重新配置到芯片內部。芯片可以設置自檢,一旦發現有損壞的單元,可避開損壞單元進行重配置。即使芯片有部分損壞,也不影響正常使用,這是其他芯片無法實現的。
吳總以USB3.0重配置一次所需要的時間為例,對FPGA和自適應芯片的速度做了個比較。用FPGA配置USB3.0,傳輸一次配置需要66.7ms。用Robei自適應芯片配置USB3.0,傳輸一次配置的數據需要48us。
Robei自適應芯片作為首款快速動態可重構的芯片,具有256個處理核心,動態可重構速度在微秒級別,目前在中芯國際130nm工藝線上成功投片。該芯片達到世界領先技術水平,同時填補了國內相關領域空白,已經獲得3項軟件著作權,受理發明專利5件。
吳總告訴記者:Robei自適應芯片具有低功耗、面積小、動態可重構、重配置速度快、一芯多用、計算能力強等優點,未來在航空航天、機器人、監控、消費電子和醫療器械等領域將有廣泛應用。
中電科技38所所長助理、首席專家洪一認為,Robei自適應芯片適用于可分解成一個個工整線程的多任務,未來對可穿戴等特定應用領域會有所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