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人”不是一個準確的詞,更確切的說法是“視障群體”,這個群體在中國有 1300 萬人,在全國 13 億人口中,幾乎每 100 人中就有 1 位是視障者。
如果 1300 萬這個數字讓你感到意外,那么接下來的事實可能會震驚到你——這一群體正在以極大的熱情擁抱智能手機和移動互聯網的世界,目前國內預估有至少?600 萬視障人士在使用智能手機。
孫濤就是這 600 萬中的一位,作為一名天生的視障人士,他屬于“又多少能夠看到一點”那種。
“如果沒有移動互聯網,我可能就是你們在過去電影里看到的那種可憐而又卑微的殘障人,很多社會上形形色色的活動都會與我無關。”孫濤以前在一家特殊學校當教盲人按摩,現在會參加一些信息無障礙方面的公益活動。
當應用中與用戶交互的所有元素都是可訪問時,該應用是無障礙的。
信息無障礙(Accessibility)是一個舶來的概念,意思是:提升互聯網產品的可用性和易用性,讓健全用戶之外的一些殘障用戶也能獲得完整而良好的用戶體驗。——這里所說的殘障用戶,除了視障群體,還包括聽障群體、讀寫障礙群體(由中樞神經系統功能失常導致),以及生理機能退化的老年人。這四類人群加起來,數量占到了中國人口數量的 20%。
所以,并不是說你是個年輕的、健全的人,信息無障礙這件事就和沒有關系了。以現在人們對智能手機的依賴程度來看,手機已經成為人體的一個器官,也許很多年后當你老了,眼睛花了,看不清智能手機上密密的小字了,就會切實體會到器官衰竭般的痛苦,到那時候再開始關注信息無障礙就太晚了。
作為一個草根公益組織的成員,孫濤的日常工作之一就是向互聯網公司反饋“你們的產品讓我們視障人群無法正常使用……”這時候,對方客服十有八九會懵圈,變身好奇寶寶模式:
你是盲人嗎?
我們的產品沒有專門開發盲人的版本呀?
于是孫濤想找媒體來呼吁社會重視信息無障礙這件事,然而記者們也是這樣一個懵圈狀態:
什么?!盲人能上網嗎?
盲人能用手機嗎?
你在用智能手機給我打電話嗎?……
于是孫濤開始反思,為什么國內明明擁有那么龐大的視障群體,他們的存在依舊被忽視,他們的生活依舊神秘,他們的需求依舊小眾?
靠“聽”手機上網的人
蒙上眼睛,拿起拐杖,很多人都粗略體驗過盲人的世界,一秒鐘體會到這個世界的寸步難行。而現在,你還可以用另一種方式感受盲人的世界。
打開手機的設置菜單,找到輔助功能,iOS 系統中有 VoiceOver 的讀屏模式,國外的 Android 手機也都有 Talkback(不過一些國內廠商做自己的 OS 時可能會把這個功能去掉)。這些讀屏軟件,就是盲人行走移動互聯網世界的“拐杖”。手指劃過屏幕,軟件就會讀出這里的內容或功能。
孫濤的手機屏幕永遠是黑的,為了省電,他會把屏幕亮度調到最暗,同時讀屏語速設置到 600 字/分鐘,聽起來簡直是飛一般的感覺,沒有經過訓練的人很難聽清語音的內容。
通過手機讀屏,孫濤可以完成大多數移動互聯網用戶可以做到的事情,至少他已經可以在國內城市中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了。比如當他想要只身一人從北京回到蘭州老家時,流程是這樣的:
在手機上買到一張機票。
打開地圖軟件,確定自己到機場的距離,如果約車價錢可以接受,就用滴滴或 Uber 這樣的叫車軟件,約來一輛車。然后打電話告訴司機自己穿什么樣的衣服,約在一個地標附近,等司機接他去機場。
到機場后,申請引導服務,就會有人引導他上飛機。
到達蘭州機場,用手機買一張機場回市區的火車票。或者,打開地圖軟件,把家設置為終點,獲取一個公交線路,在這條線路中,選擇步行導航,帶他走到公交站。
到達公交站后,打開“車來了”App,找到要乘坐的那輛車,如果這輛車距離車站 500 米以內,他就會關注每一輛進站的車,問司機:這是 XX 路汽車嗎?
上車后,用地圖軟件設置到站提醒,安全到家。
移動互聯網徹底改變了他們
對于健全者來說,移動互聯網帶來的變化是讓生活更加便捷和高效,這些并非是不可替代的。比如我們不想在網上充話費,還是可以選擇購買充值卡;我們不想用手機支付,還是可以掏出錢包;我們不用地圖導航軟件,還是可以通過看路標抵達目的地。
而對于視障人群而言,移動互聯網帶來的改變,絕不僅僅是效率層面的,因為有了移動互聯網,他們才有可能獨立地去完成一件事情,實現從無到有的突破。
在過去,一部盲文版《紅樓夢》摞起來,可以有天花板那么高,搬回家閱讀是不可能的;他們站在路邊分不清馬路上開過的是出租車還是私家車;結賬的時候,他們看不見 POS 機和小票上的金額,用現金的話也很難從錢包里拿出恰當的面額,被找了假鈔也察覺不到。
現在這一切都可以用智能手機解決了。尤其是移動支付功能,非常受視障人群的歡迎,他們只需在手機上打開支付寶付款二維碼,就可以明明白白完成付款了。
“視障群體有許多自己的網絡社區,在這些社區中,他們關注的絕大多數話題都是和信息無障礙相關的,而不像很多人想象中的那樣在一起談論政府補貼怎么發。某種程度上來說,互聯網才是視障人群是更核心,更底層的需求,是他們平等的進入主流社會的唯一渠道,這比任何施舍和關懷有用得多。”
中國信息無障礙產品聯盟(CAPA)秘書長梁振宇這樣總結。他認為,對這類人群最好的公益方式,不是救助,而是真正掃除他們面前的障礙,讓他們能夠像健全人一樣去工作和生活。
重新認識視障群體
11 年前,深圳一家公益機構,聯合 BAT 和微軟中國共同成立的聯盟,成立了“中國信息無障礙產品聯盟”(www.capa.ac)。現在,已經有 30 家互聯網公司加入了這一聯盟,或多或少進行著信息無障礙的改進。
去年,該聯盟通過線上和線下的方式,對視障人群用戶,進行了調查,并在今年發布了《中國互聯網視障用戶基本情況報告》,報告中有很多有意思的結論,可以掃除很多人心中對視障者的固有偏見。
偏見一:視障群體就只是被救助的對象
調查顯示,只有 10% 的受訪者沒有收入,這 10% 里有 7% 還是在校學生,所以這個數據和健全人的狀況其實是差不多的。
36% 的受訪者月收入達到了 3500~5000 元,12% 的調查者月收入在 5000 元以上。可見視障群體也是價值的創造者,他們同樣具備消費能力,是互聯網公司應該爭取的用戶。
偏見二:視障群體就業要么做按摩
調查中,除了 63% 的受訪者從事盲人按摩職業,令人驚訝的是,IT 從業者比例竟高達 12%。梁振宇告訴極客公園,借助電腦上的讀屏軟件,視障者完全有能力從事開發工作。在信息無障礙研究會,就有 6 位視障工程師。
偏見三:視障者只使用特定的幾款應用
86% 的受訪者手機里安裝有 10 個以上 APP,包含衣食住行各個方面,普通人喜歡玩的,視障群體同樣喜歡,他們也喜歡社交聊天,K 歌,甚至玩拳皇,斗地主。
隨著收入的增加,視障者的理財觀念也在增強。除了選擇銀行理財、證券、保險等傳統理財方式之外,余額寶、理財通等互聯網理財產品也被他們所接受。
然而,比較悲哀的一個數據是,當問及對無障礙現狀的看法時,這些切身感受的用戶中只有 11% 的人認為使用很順暢。
在很多國家,信息無障礙都已寫入了法律。據 W3C Web 無障礙專家張昆介紹,美國的 SECTION 508 明確規定了聯邦政府應采用各類無障礙技術,幫助殘障人群訪問公共信息。去年 SECTION 508 進行了迭代,對信息產品(如軟件,操作系統)所應該具有的無障礙特性進行了細致的更新。
此外,在 20 多個國家和地區,都有著自己的無障礙標準和法律細則,并且以政府和公眾服務為主要約束對象。
而在國內,盡管每一個應用的信息無障礙優化,都能為龐大的人口帶來特殊的意義,每一次改進都能收到#無障礙快訊#之類的慶賀。但根據一位視障者 @孤獨史明明 的統計,2015 年,國內只有 33 款應用進行過信息無障礙的改進:
電臺類:豆瓣 FM、蜻蜓 FM、荔枝 FM、考拉 FM、酷 FM;音樂類:網易云音樂、酷我音樂、蝦米音樂、QQ 音樂;視頻類:搜狐視頻;航班類:飛常準、航旅縱橫;健康類:丁香醫生;應用類:快遞 100、名片全能王;美食類:餓了嗎;美團外賣;社交類:微博、微信、微信電話本、手機 QQ; 出行類:滴滴出行、快滴打車、車來了;購物類:支付寶、手機淘寶;銀行類:招商銀行;新聞類:網易新聞;論壇類:糗事百科、知乎日報;天氣類:墨跡天氣、天氣通;輸入法類:手心輸入法。
“不是不人道,而是不知道。”梁振宇認為,信息無障礙化面臨的阻力是多方面的,多數互聯網公司根本不知道盲人可以上網,也就不會考慮這類需求。而即便公司中有一兩個人想做這件事,在缺乏行業規范的中國互聯網行業當下,他們也不知道這類細分的技術方向怎么做,找誰來做。政策標準方面沒有完善,國家層面力量缺失,導致很多零散的小機構各自為戰。信息無障礙也被片面理解為“盲人的公益”,而忽略了這件事本身是能為互聯網公司帶來大量用戶和商業價值的。
W3C 張昆推薦給國內互聯網公司的,是一套 IOS 標準的方法論——Web 內容無障礙指南 (WCAG) 2.0,在移動端產品開發方面,也有來自蘋果官方的《iOS 無障礙編程指南》和來自谷歌官方的《Android 無障礙編程指南》。
在過去,互聯網產品對信息無障礙的支持,往往是隨機的。產品上線初期,由于邏輯比較簡單,意外地符合了信息無障礙規則,吸引來了一批視障用戶。而隨著產品的更新迭代,普通用戶感到越來越流暢的同時,這些視障用戶郁悶地發現,一些過去可以順利使用的功能出現障礙,用不了了。
而現在,一些互聯網企業也開始在信息無障礙方面有了“覺醒”,支付寶就是這樣一個例子。
在今年初,支付寶出于密碼安全考慮,下架了部分安卓機型的密碼鍵盤讀屏功能,導致像孫濤這樣的視障用戶再也不能像過去一樣正常使用支付寶了。他們積極向客服反饋,寫聯名信,最終讓支付寶的技術人員了解到這個群體的需求,在恢復密碼鍵盤的讀屏功能的同時,根據這些特殊的內測用戶的需求進行了一系列無障礙優化。經歷了這一次風波后,支付寶方面表示,在后續的版本升級中,會繼續不斷提升無障礙服務的水平,同時及時解決視障用戶反饋的問題。
推動信息無障礙化的過程很艱難,見效也很緩慢。在未來,也許還有更多形式的產品,像讀屏軟件一樣幫助視障群體,比如在基于人工智能的圖片識別技術,英國皇家盲人協會的“taptapsee”,百度的“百度小明”,都可以為視障用戶以文字語音的形式解讀圖片內容;一些手機觸感技術的開發者如 Immersion,可以讓視障用戶在手機操作中增加觸感維度的體驗;時下火熱的 VR 領域中,也誕生了一些應用,如 Near Sighted VR Augmented Aid,有望幫助那些“多少能夠看到一點”的視障用戶更清晰地看到周圍的世界。
未來,他們的移動互聯網世界會越來越多彩。
令人欣慰的是,在中國信息無障礙產品聯盟的調查中,73% 的互聯網視障者用戶認為,過去 15 年里中國的信息無障礙有明顯的進步,這個數字讓已經把這件事堅持了 11 年的梁振宇感覺:“有信心再堅持 10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