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芝 ( Toshiba ) 半導體事業爭奪戰越來越白熱化。除鴻海 、博通(Broadcom)、Western Digital(WD)和南韓SK Hynix等據傳已通過首輪篩選的4個陣營開始積極尋找合作對象準備參與第2次招標之外,之前保持沉默的日本陣營也開始有所動作。而去年曾和鴻海爭搶夏普(Sharp)的日本官民基金“產業革新機構(INCJ)”所可能籌組的“日美聯軍”將成為最大黑馬?
日經新聞22日報導,INCJ考慮和美國投資基金Kohlberg Kravis Roberts(KKR)組成“日美聯軍”、攜手搶標東芝半導體事業,INCJ/KKR在對東芝半導體事業進行資產審查之后,預計將共同參與東芝于5月中旬截止的第2輪競標,且該日美聯盟也計劃找來日本政策投資銀行 (DBJ)加入。
報導指出,東芝半導體事業合作伙伴WD日前已向東芝嚴正抗議,主張在未獲得WD同意下不得將半導體事業賣給第三方、且向東芝要求獨占交涉權,不過若是買家為INCJ和KKR籌組的日美聯盟的話,WD除可和東芝維持現有的共同生產體制外、也有望獲得日本政府的支持,因此WD已向KKR打探合作的可能性,之后視條件可能會加入INCJ/KKR所籌組的日美聯盟。
截至2016年年末為止,KKR所能運用的資金高達約1,300億美元、資金豐沛,且KKR于今年3月收購日立工機和日產 ( Nissan )旗下零件公司Calsonic Kansei,也吸引INCJ考慮合作、攜手收購東芝半導體事業。
日經新聞22日在另一篇報導中指出,東芝關系人士表示,“日美聯盟是現階段最有可能的選項”。不過日經也指出,其他陣營動作也積極,其中鴻海正計劃和軟銀、蘋果合作,而東芝在決定半導體事業買家時,除了評估個別企業的利害關系之外、日美政府的意向也是關鍵,因此日美聯盟以外的陣營也是有可能扳回劣勢的。
共同通信22日報導,美國KKR計劃攜手INCJ和DBJ共同競標東芝半導體事業,且美國WD也考慮加入,“日美聯盟”可能將成為有力的潛在買家。據報導,DBJ最高將出資1,000億日圓、INCJ將出資數千億日圓,而收購所需的大部分資金預估將由KKR負擔。
報導指出,日本政府雖憂心東芝半導體技術外流海外,不過因KKR在協助日本企業重建上擁有一定實績、因此研判日本政府應可接受。
Sankei Biz 22日報導,WD最高財務負責人(CFO)Mark Long日前接受采訪時除表示考慮和INCJ及DBJ攜手競標東芝半導體事業之外,還透露,“已和東芝半導體事業出售手續相關的幾乎所有人們都交換過意見”。報導指出,Long上述言論顯示,除了INCJ之外,WD預估也正和蘋果協商共同競標東芝半導體事業的可能性。
INCJ/KKR可能籌組日美聯軍,而鴻海日前則傳出計劃成立“臺日美三國聯軍”搶標東芝半導體事業。
每日新聞20日報導,鴻海向東芝出示的收購提案全貌曝光,鴻海自身僅計劃取得東芝分拆出去的半導體事業新公司“東芝記憶體(Toshiba Memory)”2成股權,其余8成股權希望能由日、美陣營分食(各取得40%股權)。
其中,在日本陣營部分,鴻海希望東芝能持續持有“東芝記憶體”2成股權、夏普持有1成、且將找來其他日本企業取得1成股權;美國陣營部分,鴻海希望蘋果能取得2成股權,亞馬遜(Amazon)、戴爾 ( Dell )各取得1成。
據報導,鴻海并在提案中指出,完成收購后,將祭出高達約200億美元的巨額投資計劃,其中計劃在美國興建半導體工廠,且計劃于2019年內開始進行出貨,預估借此可創造約1.6萬個工作機會。據報導,鴻海計劃在美國建廠的舉動,主要是滿足高喊“美國第一”的川普政權的期待,而若能獲得美國政府支持的話,就有可能間接施壓讓日本政府被迫接受鴻海的收購提案、不要特意阻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