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國際董事長周子學、新任CEO趙海軍18日親自接待中國國務院副總理馬凱,參觀中芯B2工廠,這也是目前國內最先進的12吋晶圓廠生產線。中芯國際更設定,2020年前達成世界前三晶圓代工廠的目標。然而,今年28納米先進工藝制程量產則是突破關鍵。
馬凱調研北京廠 新任CEO趙海軍親接待
中國國務院副總理馬凱、國務院副秘書長丁學東,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黨組書記苗圩等一行18日赴中芯國際北京公司調研。北京市委常委、副市長陰和俊陪同。中芯國際董事長周子學、剛上任的CEO趙海軍親自接待。一行人參觀了目前中芯最先進的12吋晶圓廠。
馬凱副總理一行參觀了中芯國際北京公司展廳,并進入中芯B2工廠參觀了目前國內最先進的12吋全自動化生產線。
喊出2020年達成世界前三的目標
中芯國際董事長周子學對于當前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現狀、中芯國際繼年來成績與展望進行匯報,并對如何發展提出建議。日前,中芯國際新上任CEO趙海軍也對外表示,盡管晶圓代工競爭激烈,愈來愈多國際與海外大廠來中國設廠,但中芯國際有信心也有實力在競爭中勝出。
中芯國際也表示,將繼續致力于差異化發展成熟工藝、加速追趕先進工藝,抓住汽車、工業、物聯網行業發展的勢頭,積極開拓國內外市場。中芯國際并指出,將達成2020年進入世界前三的目標。
任務艱巨 今年28納米量產成指標
2016年中芯銷售額為29.14億美元,較2011年的2.21倍,年復合增長率近17.17%,高居全球四大晶圓代工廠之首;同時,中芯國際也連續21個季度盈利,從2011年的虧損3.12億美元到2016年盈利3.77億美元。
中芯國際目前28納米占晶圓收入約5.0%,環比上升39.0%。盡管在28納米緊起直追,不過,其28納米流片產能全球占比不足1%,與競爭對手臺積電(66.7%)、格羅方德(16.1%)、聯電(8.4%)仍有較大差距,未來成長空間仍大。
近日也已有消息傳出,廈門聯芯12吋晶圓代工廠其28納米制程已經實現量產,目前的量產良率高達94%,代表了其制程技術來自聯電28納米制程的穩定性。
據了解,目前聯芯月產能為6000片,預計今年年底月產能可達1.6萬片。隨著聯芯28納米制程工藝順利量產,將快速吸引國內28納米制程技術的客戶導入,增加國內28納米晶圓出貨量在全球市場的出貨占比。
28納米同業紛卡位 中芯與時間競賽
此外,國內競爭對手華力微電子也正在與國產CPU業者共同打造CPU專用的28納米專用制造工藝平臺。這些同業競爭,都將帶給中芯國際一定程度的壓力。如果中芯國際下半年量產時程拖后,則可能面臨更大的價格競爭與毛利空間的壓縮。
市場調研顯示,28納米工藝到2017年市場需求都呈現爆發式增長態勢,年復合增長率高達79.6%。同時,28納米工藝將會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作為高端主流的工藝節點,其周期預計還將持續4~5年。由于中國物聯網等領域巨大市場需求,這一期限預計將更長,為6~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