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IBM聯合西門子建立第一個8寸晶圓廠之后,8寸晶圓廠迅速增加,1995 年即達到70座,在2007年達到頂峰——200座,隨后8寸晶圓廠數目逐漸減少,從2008年到2016年,37座8寸晶圓廠關閉,同時有15座晶圓廠從8寸切換至12寸,到2016年全球8寸晶圓廠減少至180座左右。從SEMI的數據可以看出,全球8寸晶圓廠產能以極低速度增長,2015~2017年僅增長約7%。
根據SEMI和IC insight的數據,2017年全球晶圓產能為17.9 M / wpm(百萬8寸片/月,下同),其中8寸片產能約為5.2 M / wpm,前十大8寸晶圓廠產能占8寸晶圓總產能的54%。
相比于12寸晶圓產線而言,8寸晶圓制造廠:1)擁有特種晶圓工藝;2)完全或大部分折舊的固定資產的固定成本較低;3)光罩及設計服務的相應成本較低;4)達到成本效益生產量要求較低等方面的優勢,因此8寸晶圓和12寸晶圓能夠實現優勢互補、長期共存。
1 多因素驅動,8寸晶圓廠供需趨緊
1.1供給端:核心設備的緊缺是8寸晶圓產能擴張的瓶頸
多數8寸晶圓廠建廠時間較早,運行時間長達十年以上,8寸晶圓廠的部分設備太老舊或者難以修復,同時由于當前12寸晶圓廠資本支出規模巨大,部分廠商停止了8寸晶圓的生產銷售,8寸晶圓產線設備主要來自二手市場,多來自從8寸向12寸升級的內存廠商,如三星和海力士,目前舊設備市場資源逐漸枯竭,因此2014年后8寸晶圓設備較為緊缺,其中蝕刻機、光刻機、測量設備最難獲得。
1.2需求端:新應用訂單拉動8寸晶圓廠需求
8寸晶圓產能的主要需求來自模擬芯片、分立器件、MEMS和部分邏輯芯片。隨著大量12寸先進晶圓產能的逐漸投產,部分微處理器、基帶、DRAM及NAND的生產從8寸晶圓產線切換到了12寸晶圓產線,2006年33%的8寸晶圓產能應用于memory,而到2016年memory的產能需求占比3%,預計2018年將進一步降低至2%。當前8寸晶圓產能中約47%為Foundary,其余產能的需求主要來自模擬芯片、分立器件、邏輯芯片和MEMS,其中模擬芯片、分立器件和邏輯芯片(主要為MCU、指紋識別芯片、CMOS等)、MEMS等的產能需求占比已提升至50%。
下游:汽車電子及物聯網中應用的芯片,包括先進輔助駕駛系統及感測器、車用電流控制IC、物聯網MCU等在8寸晶圓廠中大量投產,使得2016年下半年開始8 寸晶圓廠的投片量快速提升。
根據SIA的數據,2017年除存儲器外的半導體銷售額增速為9%,而應用于汽車、工業領域的non-memory半導體月度銷售額同比增速均在10%以上, 遠遠高于全球半導體銷售額的整體增速,可見汽車和工業正在成為全球半導體高成長的下游應用領域。以汽車為例,隨著電動化和智能化的提升, 單部汽車對半導體的需求正在逐步提升,比如單部電動車Tesla Mobel X中的半導體約需要一塊8寸晶圓。根據strategy analytics的數據,單部汽車中半導體價值量從2016年的317美元提升至2017年的330美元,同比增速達4.1%。
具體來看應用于汽車和工業領域的半導體產品對晶圓的產能需求,根據IHS 的數據,2017年汽車和工業對晶圓的需求面積較2016年增長11.1%。
圖1:不同下游應用對晶圓需求面積 數據來源:IHS
2016年下半年開始至今,汽車需求拉動,MOSFET、IGBT等產品漲價不斷:
MOSFET是一種可應用于模擬電路與數字電路的場效晶體管,在消費類電子、電動汽車以及IOT等領域均有廣泛的應用。根據IHS的數據,2016年MOSFET 芯片市場規模為205 億美元。2018Q2 意法半導體高/ 低壓MOSFET前、后端產能均已滿載,目前貨期長達38~42周,較之前大大延長,并且有延長趨勢。除了MOSFET、IGBT之外,整流管、數字/通用晶體管等產品整體交貨期均有延長趨勢。
圖2:2018Q2各大MOSFET原廠交貨期普遍延長 數據來源:滿天芯
上游:供應商競爭格局來看,目前應用于汽車領域的半導體主要由恩智浦、英飛凌、瑞薩半導體、意法半導體、德州儀器和博世等廠商供應,合計占比超過55%, 而值得注意的是,這幾家廠商供應的半導體主要為non-memory,memory主要由鎂光、海力士、cypress等傳統存儲器巨頭供應,memory在汽車半導體中也有較高的占比,因此汽車半導體市場主要集中于恩智浦、英飛凌、瑞薩半導體、意法半導體、德州儀器等傳統IDM廠。
恩智浦、英飛凌、意法半導體等傳統專注于汽車電子的IDM廠主要為技術節點40nm以上的8寸和6寸晶圓產能,生產的模擬芯片、功率器件、傳感器更注重工藝技術的獨特性,無持續更新至先進技術節點的需求。同時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和12 寸晶圓廠成為主流的背景下,各個IDM廠并未進行8寸晶圓的擴產,而隨著汽車半導體的需求逐漸旺盛,產能利用率進一步提高之后IDM廠外包部分產品到8寸foudary 廠,最終出現了全球8寸晶圓廠(IDM和foundary)產能利用率上升乃至產能供不應求的結果。
1.3供需共振,8寸晶圓廠產能趨緊
供給方面,2007年以后全球8寸晶圓產能逐漸下降,在2011年以后保持穩定水平并小幅上升,8寸晶圓產能的主力——IDM廠并未進行大規模擴產。需求方面,1) 部分6寸晶圓產線關閉后產品轉單,8寸晶圓產能需求增加,2)汽車、工業領域對半導體的需求逐步增長,應用于汽車、工業領域的半導體多為8寸廠產品,IDM產能不足之后轉單部分產品至foundary廠,整體產能利用率提升。
2016年以前,8寸晶圓廠產能利用率的全球平均水平約為78~85%,近年來每年大概提升4%,2017年產能利用率創歷史新高。
從2017年報披露數據來看,目前UMC 8寸晶圓產能約占總產能的一半,2016 年平均產能利用率為88.6%,而在2017年攀升至94.4%。華虹半導體是全球具有領先地位的8寸純晶圓代工廠,雖然自2016年下半年公司持續擴產產能,但產能利用率仍持續保持高位,其他8寸晶圓廠產能利用率亦保持高位。根據產業鏈調研信息, 2018年年初華虹半導體、臺積電等8寸晶圓廠產能仍處于供不應求狀態。(作者:許興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