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w-K材料簡介
在半導體制程中,Low-K是相對于二氧化硅具有小的相對介電常數的材料(主要有SiOF,SiOC以及幾種有機Low-K材料等);其主要應用在0.13um及以下工藝技術中,配合銅互連工藝技術,目的是減小電路的寄生電容(Cu是為了減小寄生電阻,因其電阻率較Al小很多),從而實現更快的開關速度和更低的散熱量。因此,Low-K工藝是目前業界發展的重點,特別是在邏輯運算,存儲等領域。Low-K材質在芯片中的位置是處于金屬互連層之間。
Low-K材料加工方法
Low-K材料及銅質材料,難以用普通的金剛石刀輪進行切割加工,原因是金剛石刀輪直接作用會導致Low-K材料的飛濺和外觀不良(如崩缺,裂紋,鈍化/金屬層掀起等現象)。解決此問題需先去除晶圓表面的Low-K以及銅質金屬層,之后再用刀輪切割襯底材料。
現在市場上主流的Low-k去除技術是激光開槽技術。激光開槽技術是將短脈沖激光聚焦到晶圓表面,脈沖激光被Low-K層和銅質材料持續吸收,當吸收一定能量后,Low-K層和銅質材料會被瞬間汽化或熔化,從而達到材料去除的效果。
創新性Low-K材料激光加工工藝方案
雙細線加工 + 雙寬線開槽(Dual Narrow trenching+ Dual Wide Laser Scan):用Dual Narrow方式先在切割道內距邊緣10μm處切兩條8~10μm左右寬度的保護槽;再使用Dual Wide方式,根據切割道寬度,開槽25~60μm(如下圖)。
*常規激光切割功能選擇:雙細線間距可調范圍:0~80μm,寬線寬度可調范圍:15~50μm(可根據實際需求定制光路);
*4種切割功能隨意組合,高精度快速切換(如下圖);
*加工能力:
加工速度250~600mm/s
開槽寬度25~60μm(可定制)
晶圓厚度50~760μm
開槽深度≥10μm
可加工切割道寬度≥35μm
熱影響區域≤2μm
Low-K激光開槽工藝優勢
1、激光脈沖寬度(皮秒/ps)
熱影響
皮秒激光的先天優勢,可將熱影響區域降至2μm以內。
激光開槽SEM圖像
終端客戶針對TI(德州儀器)的某些產品做過對比,有些產品的PATTERN采用UV laser方案很容易爆點,有些位置(淡綠色非金屬區)會在表面形成炸點,無法開槽。
我司采用Green Laser方案的設備均不會出現。
槽形
紫外納秒激光在開槽標準參數重頻為40KHz的條件下,底部有1~2μm鋸齒狀的起伏。
綠光皮秒激光開槽所用重頻為400~500KHz。光斑重疊率增大,底部均勻性提高,而且效果一致性會更高。
激光開槽3D形貌分析,平均深度12~13μm,呈U形
激光開槽FIB圖像
2、激光波段(綠光)
Green Laser開槽時在Metal Layer不產生側面金屬結晶的主要原因:
1、金屬對Green Laser吸收率較UV Laser為佳;
2、皮秒的高頻短脈沖激光形成的冷加工方式使得Narrow beam開槽時不易側面金屬結晶。
3、獨創的激光光束傳輸系統
平頂光(Top Hat)整形方案:通過軟件對旋轉電機角度的精確控制,實現不同尺寸Top Hat的隨意切換,進而實現不同寬度的激光開槽作業,同時亦能保證開槽底部的平整性。
工藝效果對比
綠光皮秒激光開槽在其它材料以及領域中的應用前景
特殊規格的綠光皮秒激光器+特制的光束整形系統(已申請國家發明專利)不僅可以高質量、高效率的解決Low-k晶圓片的表面開槽問題,在其它材料以及微加工領域中也有著巨大的應用潛力。例如:利用粗線寬度的可調整性,可以實現多種材料的快速、有效去除(e.g. LED晶圓片背金層、晶圓片表面粘結膠層等);利用細線間距和粗線寬度的可調整性,可同時實現雙光點單軌、雙軌以及四軌加工,成倍的提升激光加工效率;也可利用皮秒級綠光激光器的加工特性,對玻璃、陶瓷以及各種金屬材料進行高效、高質量的激光加工作業。
靈活可調、穩定高效是我們基于low-k激光開槽工藝技術方案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這點亦得到了客戶的極大認可。我們將秉承著創新的理念,帶著我們的方案為中國半導體封裝領域貢獻出屬于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