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半導體產業鏈中,日本的材料產業占據了至關重要的地位,而韓國的三星、海力士和LG等龍頭企業都需要日本材料的支持。就在剛剛,據日本權威媒體報道,日本已經批準了一家本土企業向韓國出口氟化氫,這似乎是日本感受到了中國氟化氫企業的壓力,對韓國企業的一種“拉攏”。
(圖片來源于OFweek)
此前,日本為限制韓國頂尖半導體企業的發展,限制了企業對韓國半導體企業出口氟化氫,這是對半導體制造而言不可或缺的一種工業材料,斷供過后對韓國的沖擊很大。但是天無絕人之路,韓國企業雖然失去了在日本進口氟化氫材料,中國日漸崛起的氟化氫產業給了它們這樣的機遇,尋找“中國制造”成為韓國幾大半導體企業近幾個月最關注的話題。
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半導體消費市場,缺乏高端的芯片設計能力和產業生態成為困擾多年的心病,導致芯片的進口量很大。韓國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出口國,其中很大市場在中國,卻唯獨缺乏氟化氫材料企業。這是因為氟化氫材料的制造難度很高,而且市場迭代快,毒性強,基本是日本幾大龍頭企業壟斷市場,如Stella Chemifa和關東電化、大陽日酸、中央硝子等等。氟化氫的化學特性決定了它的應用很廣泛,是由氟元素與氫元素組成的二元化合物,具有刺激性氣味,能與氧化物進行化學反應,而半導體制造中,去除氧化物是必須進行的一個步驟。對于半導體應用中的氟化氫,主要的作用是用于去除氧化物,是半導體制作過程中應用最多的電子化學品之一。對于氟化氫實際的應用而言,在芯片的制造環節,顯示器的薄膜制造以及半導體相關制造等多個環節上,都可以看到氟化氫的身影。
當日本在第一時間限制氟化氫出口韓國時,韓國企業為何會快速選中中國的企業作為“替代”供應商。這是因為中國有著成熟且完善的產業條件和規模。我國的氟化氫產業起源于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在此后三十多年的世界里,處于起步與平穩的發展階段,市場反響一般。真正讓我國成為全球矚目的氟化氫產業基地是在21世紀初期,中國的信息產業崛起,很多國內的電子制造廠加大對氟化氫的采購需求,產業不斷興起,新企業層出不窮,在產量上已經可以和日本抗衡。從21世紀第一個十年,我國就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氟化氫生產基地,已經誕生了很多知名的氟化氫企業,如索爾維、巨化、三美化工、天賜、多氟多、凱圣氟化學等。就在韓國被限制進口日本氟化氫的那幾日,三星就和中國的濱化集團進行合作洽談,據悉,已經考慮采購它們的氟化氫材料,因為電子市場是變化非常快的,等不起。
中國有句古話“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對于日本限制氟化氫出口,損失的不只是韓國企業,日本自己的氟化氫企業也是有苦說不出。全球最大的氟化氫企業Stella Chemifa在2019年第三季度的財報中顯示,營收已經減少90%,而它此前在高端的高純度的氟化氫市場上是絕對的龍頭,市場份額超過所以其它企業之和。
俗話說,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之前的“中美貿易戰”讓美國芯片企業利益受損,反倒是歐洲芯片企業受益。前不久的日韓貿易戰損害了日本氟化氫企業的利益,但是卻讓中國氟化氫企業不斷發展,我們真的太需要這樣的“神助攻”了!或許日本已經意識到了這樣的問題,就又開始不限制氟化氫“出口”,博得韓國企業的好感,可惜市場瞬息萬變,已經不是當初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