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彭博社(Bloomberg)報道,因為此前據說英特爾公司正在考慮要求這家韓國巨頭和臺灣臺積電制造一些最先進的芯片,三星電子取得了近十個月來的最大漲幅,這是三星電子的一個重大轉變。
知情人士說,在芯片制造工藝連續延遲之后,總部位于加利福尼亞州圣克拉拉的英特爾尚未在計劃宣布其原本計劃在兩周前做出最終決定。知情人士說,英特爾可能從臺灣采購的任何組件最早要到2023年才能上市,并且將基于其他臺積電客戶已經使用的既定制造工藝,因為計劃是私人的,所以不愿透露姓名。
英特爾仍然希望在最后時刻改善自己的生產能力。知情人士說,英特爾與三星的談判正在進行中。臺積電和三星代表均拒絕置評。英特爾發言人則提到了該公司首席執行官鮑勃·斯旺(Bob Swan)的先前評論。
Swan已向投資者許諾,他將制定外包計劃,并在1月21日該公司發布財報時使英特爾的生產技術重回正軌。
這家世界上最著名的芯片制造商歷來在先進制造技術方面處于業界領先地位,這對于保持英特爾的領先地位至關重要。現代半導體性能的提高步伐。但是該公司遭受了長達數年的延誤,使它落后于競爭對手,后者設計自己的芯片并與臺積電簽約以進行制造。
英特爾股價周五下跌了1%。三星周一在首爾飆升逾9%,創歷史新高,這是盤中三月份以來的最大漲幅。臺積電已經在全速運轉,短期內可能沒有多余的產能,但在連續7天獲勝之后,臺北的價格基本保持不變。
分析師AnandSrinivasan說,英特爾與臺積電和三星的討論鞏固了對該公司將部分生產外包的期望,我們認為此舉不太容易,因為這很可能削弱了英特爾的競爭性毛利率。而自公司成立以來,英特爾的半導體制造業務已被整合到產品設計和交付路線圖中。
據我們目前所了解,在Jim Keller之前的領導下,英特爾設計人員轉向了一種更加模塊化的方法來創建微處理器。這提供了更大的靈活性,可以內部制作芯片或將工作外包。但是凱勒(Keller)去年離開了英特爾,而AMD和蘋果公司等競爭對手已經憑借自己的設計能力和臺積電的更先進的生產技術向前邁進了一步。知情人士說,這使英特爾承受著巨大的競爭壓力,并迫使其對產品路線圖進行最后更改,從而使其決策復雜化。
“在2022年,我們將擁有另一個強大的產品陣容,對于2023年的產品,屆時我們將在英特爾7納米工藝或外部代工工藝或兩者結合的工藝中提供的領導地位,我對此也越來越有信心,”斯旺在去年十月的電話會議上說。半導體制造工藝以納米為單位進行測量,每次進行新的迭代時,越來越小的微觀上的晶體管都擠在硅片上。
在隨后的投資者會議上,斯旺解釋說,做出決定的時機是由于需要訂購芯片制造設備來確保他有足夠的工廠產能或給予合伙人足夠的準備才能進行類似的準備。他說,能否以適當的成本按時向客戶交付領先產品,將決定英特爾使用多少外包資源。
知情人士說,臺積電是其他公司最大的半導體制造商,正準備提供采用4納米工藝制造的英特爾芯片,并使用較舊的5納米工藝進行初始測試。該公司表示將在2021年第四季度提供4納米芯片的試生產,并在第二年實現批量生產。
一位知情人士說,這家臺灣公司希望在今年年底在寶山建立一個新工廠,如果需要,可以將其轉換為英特爾生產。臺積電高管此前曾表示,新的寶山分公司將擁有一個擁有8,000名工程師的研究中心。
激進投資者丹·洛布(DanLoeb)還表達了對股東不滿的聲音,他們認為英特爾的技術停滯不前,并敦促該公司做出積極的戰略變革。
盡管英特爾以前曾將低端芯片的生產外包,但考慮到它的競爭力,它仍將自己最好的半導體的制造留在內部。它的工程師歷來是根據公司的制造流程來設計其設計的,從而轉變了過去無法想象的旗艦產品外包業務。
作為全球80%的個人計算機和服務器處理器的提供商,英特爾每年生產數億個芯片。這種規模表明,任何潛在的供應商都必須創造新的能力來容納英特爾。
該公司在7月表示,其7納米的生產將比原計劃晚一年。在此之前,將前一代10納米產品引入市場的時間推遲了3年,而現在這種技術才剛剛成為主流。這些保留使臺積電和三星首次宣稱擁有更好的技術,臺積電已經為蘋果和其他公司量產了5納米芯片。該時間表表明,其他客戶可能會比英特爾更早地轉向更好的臺積電生產。
英特爾的戰略轉變發生在需求激增以及芯片行業的技術變革之際。通過將更多的晶體管縮小和塞入每個封裝來提高性能的傳統方法已被更復雜的技術所取代,這些技術包括將處理器和存儲器組件堆疊到單個芯片中,以及針對人工智能等任務引入了更量身定制的設計。
AMD和其他公司通過細分其設計,從而分階段組裝了處理器的各個組成部分,從而部分緩解了制造進度未按預期速度進行的風險。英特爾表示,它也在朝著模塊化方法發展。
英特爾轉單,誰最受益?
英特爾本月已向投資者許諾對其計劃解決其下一代芯片生產過程中遇到的制造問題的計劃進行解釋。
花旗集團分析師Christopher Danely很快就宣布了這一消息,并于周一發表了一份研究報告,討論了這對英特爾和其他幾只股票的影響。Danely預測,英特爾將宣布與制造巨頭 臺灣半導體制造有限公司達成某種交易,以擴大與晶圓代工廠業已十分重要的合作伙伴關系。
在周一交易中,臺灣半導體的美國存托憑證上漲3.5%,至122.88美元,英特爾股價上漲0.4%,至51.86美元。標普500指數下跌0.2%。
競爭對手中央處理器制造商AMD似乎是最明顯的受益者,在首席執行官Lisa Su的領導下,該公司已經獲得了市場份額的增長并改變了業務。該股在周一交易中上漲了3.8%,至98.20美元,但目前尚不清楚AMD是否會獲得領導地位。
Danely寫道,盡管英特爾的優勢可能會縮小,但有幾個競爭對手已經在使用同一芯片制造商的例子。Danely表示,仍然有一家公司可以通過更好的設計獲得優勢,他引用了 高通 優于聯發科 , 而英偉達則超過了AMD的例子。
但是,將生產轉移到臺積電可能會損害英特爾的利潤。Danely估計,這將導致公司的毛利率下降10個百分點,而每股收益下降25個百分點。
對于臺灣半導體,英特爾轉移部分生產將產生更多的收入。Danely寫道,英特爾每轉移20億美元的處理器業務到臺積電,后者將獲得5.6億美元的銷售額。Danely寫道,英特爾很可能會將其低端Atom處理器外包。目前,Danely估計Atom芯片大約占該公司收入的15%,即90億美元,根據他的計算,臺積電可能會看到多達25億美元的額外收入。
Danely對英特爾可能決定將更多產品外包出去充滿信心,并認為這并不會導致該公司最終剝離整個制造部門。
他列舉了三個主要原因:首先,將芯片推向市場大約需要三年的時間,并且第一次這樣做有一定的風險。其次,英特爾必須分享其知識產權。第三,它將損害英特爾的利潤率。
丹尼還預測,英特爾將生產外包將對制造半導體制造設備的公司影響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