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半導體產業的熱詞之一就是“產能不足”,而在2021年的第一周就再次印證了“產能不足”的名副其實。
自2021年1月6日起多家半導體企業都開始聲明漲價。
國內廠商23家:士蘭微、光寶科技、富滿電子、強茂、新潔能、匯頂科技、瑞能半導體、深圳辰達行電子、敦南科技、華微電子、矽力杰、捷捷微電子、上海貝嶺、晶導微電子、得一微電子、微盟電子、福斯特半導體、晶豐明源、華大半導體、華潤微電子、日月光、聯電、環球晶圓。
國外廠商10家:NXP、Renesas、Microchip、ST、Xilinx、Diodes、ALPHA&OMEGA、格芯、世界先進、DB HiTek。
那么究竟為什么國內乃至國際上這么多成熟的半導體企業全都產能不足呢?
1.新冠肺炎
海外疫情依舊肆虐,國內也在2021年初又相繼有多地出現了新冠肺炎疫情復發的情況。這就導致了開工不足,供給側受到制約,國際物流不暢又加劇了供應不足。
2.政治因素
美國實體清單一出,華為被禁引發了一系列的連鎖反應。
華為在國外的供應商基本被掐斷,那么首先華為就要在清單生效之前大量備貨。其次國內的供應商有些想承接華為失去的市場份額,而有些公司則想要把握住機會成為華為的供應商,那么這都需要把握未來訂單,加緊備貨。而技術不足的、良品率不夠的可能還要大量試錯。
同樣的因為實體清單的頒布,眾多國外的廠商也紛紛從國內轉向國外,本來完整的產業鏈也就此被拆分。
3.虛假產能
在這個半導體產業異常火爆之季,中國涌出了太多的創業公司。很多公司可能剛畫了片地,就說自己能有多少多少產能;可能工廠擴建剛建好了一半,就對媒體說出了其實擴建完畢后才能實現的最大產能。
還有些公司為了拿到產能,直接畫大餅,只要你給我產能,就許諾給你巨額銷售額。
甚至還有一些著名的“世紀騙局”例如:武漢弘芯、南京的德科碼半導體和德淮半導體等。
4.恐慌性備貨、逐利性炒貨
國內疫情再次復發,在最近這半年半導體市場需求大增的影響下,會有大量的廠商恐慌性備貨,而那些代理商看見價格飆升訂單暴漲又會大量囤貨。
5.市場需求劇增
在12月10日舉行的中國集成電路設計2020年會高峰論壇上,中芯國際全球銷售及市場資深副總裁彭進表示半導體市場需求增長遠超預期。比如,據高通預測,今年全球5G手機出貨量將達到2億部,明年將達到5.5億部,2023年則將超過10億部。而手機從4G升級到5G時,旗艦手機套片的價格從60-75美元增長到了100-150美元,每部手機的PMIC芯片數量也從平均4-5顆增加到了7-8顆。
6.擴產速度遠低于市場增長速度
自2020年開始5G的迅速發展推動了芯片需求的猛增。同時電動汽車、IOT、智能家居、因疫情影響的居家辦公所需要的服務器、PC都大幅增加,導致這些訂單都在下半年集中爆發,更加加劇了產能不足的情況。
國內產能持續緊缺下去會有什么其他影響?
在當前半導體產能持續緊缺并且漲價趨勢嚴重的情況下,芯片生產廠商是否會提高中低端制程的售價?是否有可能延長中低端制程的交付時間?是否會占用中低端制程的資源?是否會影響到手機、電腦、電視等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家用設備以及抗擊新冠肺炎的相關醫療設備的生產?如果再有類似實體清單的情況出現,國外供貨商縮減了對國內的供貨量,國內相關企業和人們的正常生活是否能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