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20-22日,由清科創業、投資界主辦的第21屆中國股權投資年度論壇在上海舉行。這是中國創投的年度盛會,現場集結了1000+行業頭部力量,共同探討「科技·預見·未來」這一主題,助力中國股權投資行業可持續、高質量發展。
會上,中芯聚源合伙人、總裁孫玉望以《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的新局面、新問題、新挑戰》為主題做了精彩的分享。
以下為中芯聚源合伙人、總裁孫玉望演講內容,經投資(ID:pedaily2012),中芯聚源(ID:cftcapital) 編輯整理
來源:投資界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的新局面、新問題、新挑戰》。大家可能都知道現在整個半導體炙手可熱,很多資本都往半導體行業里頭涌,到底有多熱,為什么熱,這個熱度的內涵是什么?我想通過這個題目,能跟大家做一個分享。
1
全球半導體市場概覽
首先來看一下全球半導體的市場走勢,整個半導體行業總體來講,它是不斷的在增長,當然過程當中會有波動,有短周期,也有長周期,基本上是跟GDP的發展高度吻合的。2020年盡管受疫情的影響,但是全球半導體仍然實現了6.5%的增長,這是全球的宏觀情況。我們看看全球地區半導體市場的規模,可以看到中國應該是全球半導體最大的單一市場,在2020年的時候,銷售額占到了全球的35%,銷售額是達到了1500多億美元,這在中國也是一個巨大的市場。
2
當前全球半導體發展的幾個熱點
一個是先進工藝,三納米及以下的先進工藝。臺積電和三星已經量產五納米的工藝,接下來量產是三納米。三納米之后,大家會想還有兩納米,一納米,一納米之下還有沒有?從理論上來講,最先進的工藝可以做到0.75納米,沿著摩爾定律這條路,我們還有相當長的時間可以走。
二是大家經常聽到的光刻機,現在全球最先進的光刻機就是ASML的EUV。EUV的出現對工藝性有決定性的作用,現在七納米以下的先進工藝要用EUV保證生產效率和成本。用了EUV后,摩爾定律可以再延續十年。
三是3D異構集成和Chiplet進一步提高集成度,已經越來越困難。所以在這種情況下,3D封裝被認為是后摩爾時代的一個重要的技術發展方向。3D封裝落到實處,目前最熱的方向就是Chiplet技術。
四是新型存儲技術,在過去三四年都比較熱,因為這些技術雖然不能夠很快替代傳統的主流的存儲器,但在一些特殊的應用場合可以發揮自己獨特的優勢,比如人工智能的存算一體、在顯示、驅動,或者其他的一些芯片里面,獲得良好的應用。
五是大家都知道的第三代半導體,以碳化硅和氮化鎵的半導體,特斯拉在汽車里面用到了碳化硅,使得碳化硅很快獲得了快速的推廣。氮化鎵主要用于快充,這兩個方向都會有很快速的發展。
3
中國半導體行業現狀與發展
接下來,我們看一下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的基本情況。全球2020年只成長了6.5%,但是中國遠遠不只這個數字。大家可以看到從2013年開始到2020年,這個成長曲線非常漂亮,都是穩定且高速成長。2020年我們同比增長是17%,相比全球的6.5%,總規模達到了8848億,正好是喜馬拉雅的高度。
我們國家一般把半導體產值分為三塊:一塊就是設計業,一塊是制造業,還有一塊是封裝業。設計業去年我們同比增長了23%,制造業是19%,封裝業是6.8%。其中,設計和制造這兩塊,去年獲得了高速的成長。
但是中國集成電路總體的規模在全球的占比仍然很小,按照總部所在地來統計各個國家和地區在全球半導體市場的份額,我們看到美國,占了全球55%的市場份額,這里頭又可以細分一下,一個是設計,還有一個是IDM,總部在美國的設計企業占到了64%,IDM占到了50%。我們國家設計占到了全球市場15%,但是IDM連1%都不到,所以綜合下來,只占全球5%。
中芯聚源的研究部門,根據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發布的一些數據,每年都在更新國內集成電路自給率數據。芯片設計業從2013年開始到去年,我們整個自給率都在穩定增長。自給率從2018年開始,成長曲線就變得很陡,這可能也是跟國際環境有一定關聯,導致國產替代這種機會的出現。2018年達到了34.5%,去年達到了38.7%。盡管芯片的自給率已經達到了38.7%,但是我們在全球半導體的比例也只有12.7%,國內這些芯片更多的還是中低端的小芯片,對通用的大芯片,像存儲器、CPU、FPGA等,其實我們的占有率不到1%。我們在一些專業市場,比如說電視芯片,CIS,這些消費電子領域里面,我們還是有一些做得挺不錯的。
我們再看一下半導體設備的自給率,半導體設備在全球也是一個巨大的市場,全球市場大概有712億美元。從去年開始,中國半導體設備市場已經變成全球第一大市場,然后是韓國。如果是按照泛半導體設備現在的自給率大概是12.5%。
再看看半導體材料,也是一個非常大的市場,全球市場規模是528億美元。我們國家材料的市場規模,有878億元,這也是一個非常大的市場。而且這個市場是在不斷的擴大,一個是晶圓制造的材料,還有封測的材料,這個市場都在穩定的增長。我們自給率也很漂亮,2014年開始統計到2020年,半導體材料的自給率在穩步的提升,到2020年的時達到了26%。
上面這些數據已經很能說明問題,半導體投資目前為什么這么火熱,其實大家也看到了半導體行業,不管從設計,從芯片、材料,還有設備,你從哪個角度去看,它的想象空間都非常巨大。但是在2014年以前,因為這個領域幾乎是無人問津的,因為投入大,周期長,回報低,沒有退出途徑,所以2014年以前,其實半導體行業非常冷,現在2014年之后到現在,應該說情況大不一樣了。
4
中國半導體行業發展新局面
新局面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發展動力逐漸強勁,2014年中國鼓勵和支持半導體發展的政策不斷加碼,國家倡導科技自立,集中資源,解決技術的問題。
今天中國半導體行業已經出現了資本積聚、人才積聚、市場積聚。這三個因素形成了一股非常強大的合力,讓中國半導體迎來了有史以來最好的一個發展期。在多種力量的推動中,中國半導體產業向深度和廣度在發展。
我列了幾條,一個是從過去的中低端國產替代,向高終端國產替代邁進,那個時候講得更多的是芯片。從過去聚焦芯片自主可控,到現在設備材料、EDA、核心的IP自主可控,乃至整條生產線的自主可控。還有就是在國產替代的大潮下面,國內半導體公司普遍獲得了高速成長,為什么半導體這么熱,二級市場這么熱,也跟企業的業績快速成長,也有很大的關系。
還有就是我們感觸特別深的,大量的公司如雨后春筍般的涌現,中國公司幾乎已經全面覆蓋了半導體產業鏈的各個細分市場。舉一些例子,比如說芯片,現在最復雜的CPU、GPU、DPU,還有最難導入的汽車電子芯片,每一個產品都有公司在做。最難做的晶圓制造前道設備、光刻機、離子注入機、高端量測設備、CMP、PECVD、PLD、ALD,之前只有大公司及研究所在做,現在很多創業公司在做。這些創業公司的團隊都很優秀,在這個行業里面做過,既熟悉技術,又熟悉市場。所以我們看了以后,感到非常有希望。材料方面,最難做的是光刻膠,還有核心的零部件,這也是卡脖子的重災區,高精度運動臺,光源,高性能閥門,密封件,高性能陶瓷。軟件方面,半導體里面的EDA,這一塊國內涌現了大量的創業公司,而且發展得都還不錯。
我們發展過程中有面臨著一些新問題和挑戰,過去一年多我們遇到的最大的問題和挑戰。
產能不足的問題,產能不足現在叫一片難求,主要是這幾個方面綜合造成的,一個是需求旺盛,這幾年像人工智能,尤其是物聯網,還有5G,衍生了非常多的應用,而且在一個單體的整機上面,集成芯片越來越多,所以需求旺盛;第二,國產替代加速,國內設計公司對產能需求爆增;第三,國際供應鏈因疫情停產,導致全球供應鏈不再穩定,很多人面臨著拿不到產能的問題;最后是恐慌性的備貨,越是缺產能,越想下大單,先備著再說。帶來的影響,就是大公司吃不飽,小公司忍饑挨餓,初創公司甚至拿不到code。結果是既有Fab主體擴產,新的fab主體涌現,有實力的芯片公司自建fab向IDM發展。
供應鏈安全問題,先進工藝節點的設備,材料供應受到限制,強化底線思維,努力解決技術問題,已經成為中國半導體產業鏈的一個共識。
高估值的問題,現在半導體行業的確是占盡了風口,比如說政策,國產替代,還有硬科技中的硬科技,這些要素全占了,所以成了風口。在這種風口下面,會出現高估值,高估值也要理性的看,我們覺得有些高估值是合理的,比如說可持續高成長的企業,門檻高的企業,還有投入大產出也大的這種企業。有一些高估值就很不合理,這些是需要辨識的。已經非常擁擠的賽道,有一些企業取得了一時的成功,但是這些企業可能理性分析一下。
野蠻生長與產業整合問題,一個是現在賽道越來越擁擠,尤其是芯片設計業,但是仍然有大量的創業公司在涌入。我們認為在國產替代這個大潮下面,這些創業企業取得一時一地的成功是合理的,但是在不遠的將來,競爭會更加激烈,只有在競爭當中勝出的企業,可能才是我們國家集成電路未來的希望。我們認為產業整合勢在必行,現在很多公司上市了,所以買家已經出現。另外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賣方和買方的出現,會導致整個產業的整合。
5
關于中芯聚源
下面我給大家展示一下中芯聚源。
中芯聚源于2014年設立,管理的基金規模超過了200億。
投資的項目數已經超過了160多家。我們抓住在半導體產業鏈的投資,投資階段是全覆蓋的,細分領域也是全覆蓋的。其中,大概VC占40%,PE占60%,投資的地域主要集中在長三角,大概占到了60%,接下來是廣東,也跟中國半導體分布有關。設計企業占到了50%,材料和設備各占10%多。得益于資本市場對半導體產業的支持,目前已投企業IPO的情況也不錯。
感謝這個時代,半導體迎來了一個非常好的發展機會。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