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業內信息報道,近日來自韓國半導體的統計數據顯示,全球半導體市值百強公司韓國僅有3家,而中國卻多達42家,不僅是數量排名全球第一,更是幾乎占據了百強的一半數量。
在美國政府不斷加強對半導體產業的支持下,中國正在快速布局半導體產業并搶占全球份額,相比之下韓國半導體企業的市值排名和盈利能力卻不斷衰退。韓國經濟人聯合會的報告表示標準普爾(S&P)Capital IQ的全球半導體百強韓國只有三星半導體和SK海力士以及SK Square。
而且報告中表示SK Square這家企業也僅僅是去年從SK電訊分拆出來的投資公司,這表明了真正意義上進入的實體只有三星和海力士這兩家。其他的占比為美國28家、中國臺灣10家、日本7家以及中國大陸夸張的42家。
韓國的三星半導體之前還是世界第一的半導體巨頭,如今已經被中國臺灣的臺積電超越成為第3,而SK海力士也從前十跌落到開外。因為存儲芯片的寒冬,三星和SK海力士業績下降較多,因此全球半導體芯片的銷冠寶座也易主臺積電。業內人士表示韓國半導體產業過度集中于存儲領域導致過于單一,進而導致單一領域的衰退或低谷就能直接影響整個產業。
中國去年半導體領域的上市企業前十的營業收入總計2203.8億元,并且市值高的企業非常多,比如紫光集團、中芯國際、長電科技、韋爾股份、華天科技、華虹半導體、兆易創新、士蘭微等等。
幾年來中國的半導體行業可以算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整體行業的市場集中度較低,企業結構相對分散,但是上游行業國產化程度較低,供應能力比較局限,因此對上游議價能力較弱。雖然目前中國的半導體面臨著資金技術等的限制,但是整體的半導體產品市場需求空間較大,產品同質化程度較低,因此中國半導體行業的下游議價能力強,同時發展迅速。
更多信息可以來這里獲取==>>電子技術應用-A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