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初的珠海,煦日和風,風景如春,絲毫察覺不到冬風的一絲痕跡。登上橫琴島,更是可以感受到夏日的炎熱。第十七屆“中國芯”大會,如火如荼般在橫琴舉辦,中國芯片產業旺盛的生命力,由此可見一斑。
芯流智庫受“中國芯”會議執行單位——珠海先進集成電路研究院邀請,參與了1月6日上午的琴珠澳集成電路國際投融資對接會,與在場的十多位投資人、創業者等進行了深入交流。聊完最大的體會,就是光參會的人口述,都可以寫一小本芯片產業史了。
說來湊巧,作為一個定位科技傳播與圖書策劃的新型內容創業企業,芯流智庫即將出版的《中國芯片往事》,與珠海芯片產業有著難解難分的緣分。
一年前,《中國芯片往事》幾經刪改,終于成稿,之后遍歷各種坎坷,節后即將付梓。這本書從新中國成立開始寫起,一直寫到2007年,橫跨58年,寫了四個組織在特定時代的發展歷程。其中一個、也是壓軸的那個,就是一家珠海的公司。
寫作過程中,鯨芯投資的合伙人孟偉老師,特別給了芯流智庫寫作手法上很大的啟發,無形中推動本書成為中國芯片產業的“冰與火之歌”,主要體現為兩點:其一,《中國芯片往事》的歷史時間線是跨度很長的,其二,《中國芯片往事》的單體故事是流暢動人的。
在歷史時間線上,《中國芯片往事》縱貫新中國建立至改開。
早在1960年代初,東北許多地市興建半導體工廠,當時宋任窮是東北局書記,他是鄧小平的戰友,一手主導了當時東北的經濟改革。
物換星移,經過七十年代的三線建設,八十年代的體制改革,到了九十年代,中國芯片工業的人才終于流動到了廣東。
其中,芯片設計業的精英,更是率先、主要流動到了珠海。《中國芯片往事》特別講述了一個珠海的故事:
1990年,鄧小平南巡前兩年,臺灣瑞昱公司的兩位合伙人決定在珠海設立一個研發分部,他們之前都在島內的工研院工作過。后來呢,92年到了,大陸許多北方的、南方的理工科精英南下,都到了這個公司,他們就這么一直做了十年,不溫不火,但華為海思剛創建的時候,都要專門來挖角,因為人才難得。這個公司早在九十年代,還出去人在美國創業,結果搞了一家很厲害的設計公司,后來被收購了。
直到進入21世紀,這家公司經過重組,改了名字,叫炬力,2007年上市,成了中國大陸第二個上市美股的芯片公司。最近這個公司又上市A股,不過名字改了,叫炬芯。
相信不少芯片業的老人聽到這里應該聽出來了。珠海,雖然面積不大,改開之前的行政級別不高,但往往領時代風氣之先。
芯流智庫有幸與當年經歷了炬力古早創業時代的老人長談,很是感慨,如果說中國有哪一個芯片設計公司經歷了超過三十年的歷史,那只能是在珠海!
一個炬力公司,同時匯集了三波人才,中間不同的人,做出了不同的、但都是極為亮眼的成績。而且他們傳幫帶,技術與管理人才連綿不絕,形成了珠海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這個現象說明什么呢?
這多少可以說明,新中國建立以來的高科技工業人口,都認為珠海是創業的福地,來了就不走了,一定要咬定青山,創立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業。
我與珠海這個地方也是有緣分的。五年多前,我來橫琴看地,那個時候還是人煙飄渺,但參會前天晚上在酒店遠眺,燈火斑斕。
除了橫琴,我也去過珠海的海邊看地。那天日頭特別高,陽光照的人睜不開眼,海水看著就要溢出來了,但就是在這么一個地方,珠海填海造陸,創造出一大片平地,旁邊就是一個已經建好的、在銷售的樓盤,這不得不讓人感嘆珠海人民超強的行動力。
我想,這就是為什么,珠海到今天能成為粵港澳重要據點的原因,也是各位芯片業界同仁來珠海的原因。這片熱土,有一件事做三十年的耐心、有斗天斗地的雄心,也有《中國芯片往事》第四部分所描寫的對芯片專精的智慧與經驗。
在上述有利條件的基礎上,珠海已經在勇立潮頭、再立芯功。
背靠珠海市政府、珠海國資華金資本等各方的強有力支持,站在橫琴這一絕佳的地理位置,鯨芯投資正在默默推動珠海芯片產業從原來的消費電子場景為主、芯片設計輕資產驅動,轉向汽車工業場景多元化、輕重結合促進增長。
珠海本地的兩個項目可以說明這一點。
位于橫琴粵澳合作區的齊芯,布局了家電、新能源領域的多電機控制MCU,開發了獨特的人工智能節能技術,量產不良率低于國內知名廠商,已經拿下了頭部白電廠家的億元訂單,準備開源算法。可以看出,珠海的這家MCU新星,已不再是像以前那樣,做類似于意法半導體的pin to pin兼容產品,而是著眼創新、創造差異化價值,從而在國產芯片中取得一席之地。
集創北方落地珠海的高端顯示驅動定制晶圓代工生產線,投資量級高達數百億元,已通過廣東省專家評審,這對于素來以輕資產設計公司為主的珠海芯片產業來說,將成為一個重大的轉折點。
除了將眾多優質項目引入珠海本地,鯨芯投資也將眼光瞄向了全國,提早下注眾多具備獨特競爭力的芯片明日之星:
如高端電源芯片廠商芯合電子,基于IP積累,瞄準汽車電動化新機遇;科研電鏡/半導體電子束量測設備廠商惠然科技,基于原創IP實施產品工程化。這兩家創業公司,在開業之初,都不約而同地將原創IP(知識產權)作為頭等大事,也都致力于芯片產業中高端領域的國產化突破,代表了目前的新風向。
總之,種種跡象表明,珠海的芯片產業,正在從民間自然生長、沒有市場干預,轉向產業政策引領、官民協同進步。也只有更有作為,珠海在新的中國芯片產業形勢下,才能應對其他城市強烈的競爭。
我們也不妨從城市競爭的角度來看待中國的芯片競賽。
一位珠海的企業界人士對芯流智庫表示,地方的產業政策,應該找準著力點、在特定細分領域具備“十倍好”的競爭力,除了補貼錢外,還應該有其他競爭力。中部某省,把芯片產業當成一個企業來經營,政府主動問、主動解決芯片企業疑難問題,全方位解決其要素需求,且政策連續性極強。如此做法,值得借鑒。
相信,在不遠的將來,珠海等地發展芯片產業的故事,將成為《中國芯片往事》續集中的精彩篇章。
更多信息可以來這里獲取==>>電子技術應用-A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