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三安光電與意法半導體在重慶合資設立的安意法半導體碳化硅晶圓廠正式通線。預計項目將在2025年四季度實現批量生產,這將成為國內首條8英寸車規級碳化硅功率芯片規模化量產線,項目規劃全面達產后每周可以生產約1萬片車規級晶圓。
三安光電副董事長、總經理兼安意法半導體有限公司董事長林科闖,當天在重慶舉行的2025功率半導體制造及供應鏈高峰論壇上表示,國產碳化硅功率芯片一兩年內將大規模“上車”,碳化硅功率芯片成本一兩年內將下降40%-50%。
意法半導體總裁兼首席執行官Jean-Marc Chery則表示,安意法半導體項目20個月建成碳化硅工廠,希望將意法的碳化硅方案融入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生態,同時通過優先本地化生產,降低進口比例,提升技術專長。碳化硅將使新能源汽車續航里程達到600公里,實現20分鐘快速充電。
資料顯示,安意法半導體有限公司成立于2023年8月,由三安光電(股權占比51%)與意法半導體(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股權占比49%)共同出資設立,項目計劃總投資約230億元,將建成年產約48萬片的8英寸碳化硅晶圓生產線,主要產品為車規級電控芯片。為配套這一項目,三安光電于2023年7月全資設立重慶三安半導體有限責任公司,在同一園區規劃投資70億元,建設一條年產48萬片的8英寸碳化硅襯底生產線,并已于2024年9月通線投產。
林科闖預計,中國車載碳化硅功率器件市場規模從2022年到2024年的年復合增長率將達36%,到2028年將達221.6億元。新能源汽車對高效功率模塊(如逆變器、充電系統)的需求激增,推動碳化硅功率器件的應用,可提升充電效率和續航里程。
對于未來一兩年內國產碳化硅功率器件將大規模“上車”及成本將大幅下降的原因,三安光電董事、副總經理林志東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主要有幾個方面,一是芯片尺寸不斷變大,從原來4英寸、6英寸,到現在8英寸,生產效率提升;二是設備、物料的國產化;三是從晶體、外延到封裝的良率提升。
林志東透露,三安光電在長沙的6英寸碳化硅功率器件生產基地的客戶包括理想等,三安光電與理想已成立了蘇州斯科半導體有限公司,長沙基地新品已在斯科試用。與此不同,重慶安意法碳化硅項目由三安光電負責生產,由意法使用意法品牌來銷售,意法希望進一步深入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客戶。
“目前,國產碳化硅功率器件在車規市場的滲透率還不到10%。”林志東說,今年應用在加快,國產碳化硅功率器件以往只應用于20萬元級別的新能源汽車;近期,比亞迪、小鵬等十多萬元的國產新能源汽車已經開始慢慢導入國產碳化硅MOSFET。
TrendForce集邦咨詢預估,2024年中國SiC(碳化硅)功率器件市場規模約為18億美元,2025年有望成長到22億美金,至2030年可望成長至61億美元。隨著安意法半導體項目今年量產,有助于滿足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日益增長的碳化硅功率器件需求,三安光電也有望借助該項目進一步加強在碳化硅領域的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