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電子最新文章 貿澤與Molex攜手推出全新電子書 介紹醫療設備創新設計 2022年3月18日 – 專注于推動行業創新的知名新品引入 (NPI) 分銷商?貿澤電子 (Mouser Electronics) 宣布與Molex攜手推出全新電子書《Improving Lives with Digital Healthcare》(通過數字醫療改善生活),探索連接與醫療設備設計交叉領域的創新解決方案和應用。本書中,來自Molex和貿澤的行業專家通過多篇深度好文,探討了新一代的數字醫療解決方案,包括機器人手術、醫療可穿戴設備、腦機接口,以及采用沉浸式技術的醫療培訓。 發表于:3/21/2022 互聯網診療要利用好“逼出來的智慧” 上海市近日召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通報,目前上海疫情形勢仍然嚴峻復雜,上海建議市民非必要不外出。有關負責人介紹,在就醫方面,上海大多數醫院都提供互聯網醫院服務,可以為患者提供線上就醫、咨詢、復診、藥品配送等各項醫療服務。 發表于:3/21/2022 2年孵化174家企業!美國東南部唯一的醫療孵化器GCMI如何做到? 據統計,在心包穿刺手術中,有多達50%的針會無意中刺穿患者心臟血管,造成其中1/4的人死于并發癥。針對這一臨床難題,Heart Five of Hearts團隊設計出的Safe Centesis可以讓針頭平行進入心包且空間不超過1mm,這極大地降低了穿刺手術的風險性。 發表于:3/17/2022 ADI公司發布最新低功耗BioZ AFE,大幅縮小BioZ監測設備尺寸 Analog Devices, Inc. (ADI)日前推出低功耗、高性能生物阻抗(BioZ)模擬前端(AFE) MAX30009,旨在幫助縮小BioZ遠程患者監測(RPM)設備的尺寸并延長設備的使用壽命。這款片上AFE為開發小尺寸、電池供電的可穿戴連續監測設備而設計,在監測健康狀況的可穿戴設備和醫用級貼片等應用中提供生物阻抗分析的臨床級生命體征測量,以評估患者的健康狀況。 發表于:3/9/2022 隨著人們對健康重視程度提高大量需求催生了醫療AI的快速發展 醫療健康是我國大力支持人工智能應用落地的四大產業之一。近年來,國家也出臺了多項政策文件推動醫院病歷電子化、數字化以及人工智能的落地,分級診療制度在逐步建立,在我國面臨醫療資源供給不足、分布嚴重不均衡的背景下,人工智能在醫療健康各細分領域紛紛落地,覆蓋全產業鏈各應用場景。人工智能醫療企業的產品和服務帶來行業的降本增效,在醫學影像分析、疾病風險預測等領域相對成熟,賽道逐漸擁擠競爭激烈進入紅海戰役。 發表于:3/3/2022 智能醫療機器人技術研發進展不斷加快產品將向更多應用場景延伸 在現狀這種醫療設備和數據分析等技術的快速發展背景下,人們對醫療服務方面的器械也是越來越感興趣,因為醫療機器人能更準確地幫助人們改善了自身疾病的醫療效果。這些技術不斷地發展也是超越了以往的傳統醫療方式。 發表于:3/3/2022 數字化醫療隨著政策不斷完善將會越來越好 數字醫療是把現代計算機技術、信息技術應用于整個醫療過程的一種新型的現代化醫療方式,是公共醫療的發展方向和管理目標。數字醫療設備的出現,大大豐富了醫學信息的內涵和容量。從一維信息的可視化,如心電(ECG)和腦電(EEG)等重要的電生理信息;到二維信息,如CT、MRI、彩超、數字X線機(DR)等醫學影像信息;進而三維可視化,甚至可以獲得四維信息,如實時動態顯示的三維心臟。這些信息極大地豐富了醫生的診斷技術,使醫學進入了一個全新的可視化的信息時代。 發表于:2/27/2022 隨著5G網絡建設國內5G遠程醫療發展按下“快進鍵” 北京冬奧會的“獵豹”和“飛貓”頻上熱搜,炫酷又貼心的智能床、智能餐廳、智能機器人等“黑科技”也收獲了不少外國運動員和外媒的好評。而5G遠程醫療、5G救護車等眾多成熟的5G應用相繼亮相,讓冬奧醫療保障更加智能、高效,向世界展示了強大的中國力量。5G技術是第5代移動通信技術的簡稱,具有高傳輸速度、低延時、廣域覆蓋等特點。早在2021年8月,工信部、國家衛健委就公布了《5G+醫療健康應用試點項目名單》,包含急診救治、遠程診斷、遠程治療、健康管理等方向。 發表于:2/27/2022 基于區塊鏈技術的醫療器械溯源監管系統研究 摘 要: 傳統的醫療器械溯源系統依賴一個中心化組織,溯源需要多方參與,導致信息整合難度大,溯源信息數據不完整。為解決醫療器械溯源的數據中心化問題,防范溯源信息被惡意篡改,采用分布式記賬技術,提出基于Fabric區塊鏈的醫療器械溯源系統架構MDTFabric(Medical Device Traceability Fabric)。該系統架構運用現有區塊鏈溯源機制,針對醫療器械溯源特點進行了特定的優化,建立起醫療器械溯源的信用機制,并根據數據重要性采取多方存儲方式,提升系統的訪問性能。 關鍵詞: 區塊鏈,UDI,醫療器械,溯源系統,超級賬本 發表于:2/15/2022 專訪GGV紀源資本合伙人吳陳堯:AI醫療時代帷幕剛剛拉開 帶來的社會意義遠超商業價值 據清科數據,生物醫療以2497億元的融資規模成為2021年一級市場吸金力最強的賽道。AI醫療作為其細分熱門領域,同樣以較高的融資規模和市場關注度領跑創投圈。2021年也被業界稱為“AI醫療商業化元年”——首批獲得“人工智能”三類醫療器械注冊證的企業陸續走入大眾視野;依圖科技、科亞醫療、推想科技等“獨角獸”開啟了AI醫療第一股的爭奪戰。 發表于:2/7/2022 以智慧化為特征的數字醫療正逐步成為醫療健康領域的新趨勢 數字醫療是充分應用計算機技術、信息技術建立的新型醫療方式。從20世紀80年代醫院開始的醫療信息化,到本世紀初出現的醫藥電商,再到之后推出的遠程診療,直至近些年推進的互聯網醫院和互聯網醫療,以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在醫療健康領域中的應用日漸增多,以智慧化為特征的數字醫療正逐步成為醫療健康領域的新趨勢。 發表于:1/25/2022 全國首創5G切片技術成功應用于核酸檢測 津云新聞訊:此次天津疫情以來,天津四次開展全市范圍內全員核酸檢測。為有力阻擊疫情擴散,天津聯通與時間賽跑,勇當抗疫“急先鋒”,在全國率先將5G網絡切片技術成功應用于核酸檢測工作中,爭分奪秒,以科技抗疫硬實力,為天津全員核酸檢測跑出“加速度”,駛入快車道。 發表于:1/23/2022 打疫苗不靠人?不用針?智能無針機器人有望“代勞” 接種者擼起臂膀,一只機械臂在一旁彎折、接近、瞄準、注射,一針完成。注射過程僅需半秒。 發表于:1/20/2022 精準數據捕獲+硬件級算法耦合,ADI中國革新主動降噪和可穿戴醫療應用 當前可穿戴等消費電子設備功能愈發復雜,之前在專業的設備上高不可攀的功能,已經在大眾消費電子設備上得以搭載和普及。這些專業技術在消費端的下沉和普及,面臨著諸多的挑戰。在復雜多變的環境里,小體積的設備上,采集到精準的數據,然后實現數據的處理計算,同時還要保證消費級功耗水平。針對這種需求,這需要芯片廠商提供全新的方案支持。ADI中國近日就發布了針對主動降噪耳機和可穿戴醫療的全新芯片,從中國本土需求出發提供一流的應用解決方案。 發表于:1/19/2022 24h融資 | 顯微智能完成數千萬元pre-A輪融資,創新熒光分子成像技術臨床方案 近日,國內領先的特殊光成像公司濟南顯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后簡稱“顯微智能”)完成數千萬元pre-A輪融資,由GT創投領投,正海投資等跟投。本輪融資金額將用于公司新產品的研發和注冊、市場學術推廣以及團隊的擴充。 發表于:1/16/2022 ?…2122232425262728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