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電子最新文章 提升數據可用性才是醫療電子行業的根本 電子醫療(e-health)是現代醫療實踐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醫療行業的電子流程和通信支持不斷增強,這部分的數據安全性也應得到相應重視。隨著多國政府的醫療部門出臺政策支持開展電子醫療檔案,彰顯出電子醫療將是醫療業未來的發展方向。 發表于:1/6/2020 AI加速推動醫療個體化轉型 基因組學將有望成為未來發展主流 自2003年首次對人類基因組進行測序以來,整個基因組測序流程的成本就一直在下降,而且下降的速度遠快于根據摩爾定律所預測的速度。從新生兒基因組測序到開展全國人口基因組計劃,該領域正在蓬勃發展,并且日趨個體化。 發表于:1/6/2020 醫療人工智能開始走出單打獨斗 形成突出抱團發展的趨勢 2019年已然過去,這一年在人工智能發展史上是一個至關重要的一年。從2014年開始,人工智能開始越來越頻繁地出現在人們科技話題的談話中,也隨之引來資本的熱逐。在接下來的四年里,投資者對人工智能的熱情一路升溫。到2018年,中國人工智能投融資規模達到1189.8億元的高峰。但在一年以后,這個行業明顯開始遇冷,在2019年的第三季度投融資規模也才577.17億元,幾乎被攔腰斬斷。 發表于:1/6/2020 用于癲癇發作的機器學習記分卡可助力醫療發展 杜克大學和哈佛大學的計算機科學家與馬薩諸塞州總醫院和威斯康星大學的醫生一起開發了一種機器學習模型,該模型可以預測哪些患者在中風或其他腦損傷后最容易遭受破壞性癲癇發作的風險。 發表于:1/6/2020 貿澤電子部署垂直升降機模塊 據估計,目前在服裝,清潔溶液,地毯和家具等產品中使用的工業化學品約有80,000種。對于這些化學物質中的絕大多數,科學家幾乎沒有或根本沒有有關其致癌潛力的信息。檢測細胞中DNA損傷可以預測癌癥是否會發展,但是對這種損傷的測試靈敏度有限。麻省理工學院的一個生物工程師團隊現在已經提出了一種新的篩選方法,他們相信這種方法可以使這種測試更快,更輕松,更準確。 發表于:1/6/2020 新突破!谷歌乳腺癌AI檢測系統誤診率只比人類低5.7% 眾所周知,為盡早發現乳腺癌,不少國家已實施大規模乳腺篩查計劃。2020年1月1日,谷歌健康部門聯手人工智能企業DeepMind在頂尖學術期刊《自然》發布人工智能乳腺癌檢測系統。作者稱,該系統檢測乳腺癌的能力超過專業放射科醫生,或有助提高乳腺癌篩查的準確性和效率。 發表于:1/3/2020 平安好醫生:互聯網健康醫療“私家醫生” 近日,《南華早報》圍繞AI技術的規劃布局,深度剖析AI在中國教育和醫療領域的發展。《南華早報》將“平安好醫生”作為中國AI醫療探索與發展的重要樣板進行了深度報道。隨著中國在未來十年大規模應用AI,并有望成為全球AI領導者。平安好醫生作為中國互聯網醫療行業的開拓者和領軍者,將極大受益于中國對AI的政策支持,具有極其廣闊的發展前景。平安好醫生首席運營官白雪女士受邀接受采訪,白雪在采訪中表示:“在中國,城鄉醫療資源分配嚴重不均。為此,我們專門為基層醫療機構的醫生研發了村醫版app,目前免費開放給他們,希望能夠幫助他們提高醫療水平。” 發表于:1/2/2020 5G+智慧醫療創新中心于昆醫科第一附屬醫院正式營業 “近年來,中國移動在健康醫療領域進行了廣泛的探索與積累,累計服務全國31個省份1.5億名患者,并與全國50多家醫院攜手開展5G網絡建設與業務探索工作。”云南移動總經理葛松海介紹,此次落成的5G+智慧醫療創新中心將借助中國移動5G網絡特性,在5G智慧病房VR探視、5G城市應急救援系統、導診機器人等業務方面進行實踐和探索,提升患者就醫體驗。12月31日,云南首個5G+智慧醫療創新中心在昆明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下稱“昆醫附一院”)正式落成。 發表于:1/2/2020 全方位急求醫療體系——5G智慧醫療創新中心正營業 由昆明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下稱昆醫附一院)、中國移動云南有限公司合力打造的5G智慧醫療創新中心12月31日正式對外開放營業。該中心將依托5G網絡技術支持,實現遠程診療、手術直播、城市救援、智能導診機器人等創新醫療應用。“近年來,中國移動在健康醫療領域進行了廣泛的探索與積累,累計服務全國31個省份1.5億名患者,并與全國50多家醫院攜手開展5G網絡建設與業務探索工作。”云南移動總經理葛松海介紹。 發表于:1/2/2020 互聯網醫療助力智能可穿戴醫療產品的發展 2015年,可以說是醫療半導體行業的元年,注定這個時間點具有跨時代意義。從這一年開始,智能可穿戴進入了爆發式增長階段,其效應在中國市場上反應尤甚。中國市場業已成為世界第一大智能可穿戴市場。并且,這個領域的競爭已進入紅海,市場高度向小米、華為和蘋果為代表的幾家大企業集中。從2018年的出貨量看,華為的智能可穿戴出貨量同比增長136.1%,即使考慮到今年被美國制裁的因素,其市場份額也大有比肩蘋果,位列亞軍之勢。 發表于:12/30/2019 AI時代下或將增加了個人醫療隱私被侵犯的風險 據國外媒體報道,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一項新研究顯示,人工智能的進步為人們健康數據的隱私性帶來了新威脅。該研究由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工程學院工業工程與運行研究部(IEOR)的阿尼爾·阿斯瓦尼(Anil Aswani)帶領。研究顯示,面對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現有的法律法規根本不足以保護個人健康數據的隱私性。 發表于:12/30/2019 可穿戴技術將是未來醫療保健的發展方向 醫療保健和生命科學行業正在變形為一個進化的,數字化先進的,技術驅動的,以消費者為中心的行業。與現有的數字采用緊密性相比,該行業正在蓬勃發展,提供創新的解決方案,為患者提供更好的護理。醫療保健行業走出困境,解散孤島,公開廣泛地接受數字破壞性流程。從有利的統計數據可以看出這一點,該數據顯示美國有1800多家醫院使用移動應用,而92%的醫院都有患者門戶解決方案。 發表于:12/30/2019 醫用可穿戴設備助力醫療行業的發展 提到可穿戴設備,多數人第一印象就是各種智能手環。早在2014年,主打“健身”系列的可穿戴設備驟然興起,計步、心跳監測、睡眠監測等新奇功能,讓可穿戴設備風靡一時。然而,這股熱潮沒多久就消停了,絕大多數智能可穿戴設備都被束之高閣。原因很簡單,不外乎不夠智能、功能雞肋、價格高昂、穿戴不適、監測失準、續航不足等等。 發表于:12/30/2019 新型柔性可穿戴傳感器有望用于醫療診斷 近日,美國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們開發出一種柔軟、無毒的可穿戴傳感器,它可以不顯眼地佩戴在手部,測量抓握的力量以及手部與手指的運動。 發表于:12/30/2019 可穿戴設備向醫療領域邁進,無痛檢測血糖 近兩年,可穿戴設備風口漸起,越來越多的可穿戴設備開始從最開始的智能手環、智能手表系列向醫療健康領域滲透,可穿戴醫療成為了可穿戴設備發展的又一大關鍵方向。 發表于:12/30/2019 ?…6970717273747576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