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電子最新文章 植入式醫療設備將能兼容Wi-Fi與ZigBee的信號 華盛頓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他們稱之為“間散射通信”的技術,反向散射或反射像是空氣中的藍牙等現存信號,將無線傳輸由某種技術轉變成另一種;華盛頓大學的電子工程與計算機科學系團隊,還首度展示了藍牙傳輸如何能被用來建立兼容 Wi-Fi 與 ZigBee 的信號。 發表于:2/8/2020 淺談大數據在醫療保健中的關鍵作用 大數據如今在幫助醫療行業蓬勃發展以及幫助改善醫療護理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人們需要了解其產生的影響。 發表于:2/8/2020 醫療器械設計和醫療設備設計如何提高效率化 國內醫療器械的發展不到30年,部分類別已經取得較高的成績,但目前很多器械還是停留在滿足要求的階段。其實這并不難理解,因為醫療設備的第一要求就是要可以輔助治療,達到臨床效果或者輔助效果。在沒有進入醫療器械行業時,人們可能會覺得醫療器械非常神秘,到底是什么東西,進入以后才知道,原來它就是一些電子或者機械產品而已。雖然它們是醫療器械,但也是一個電氣或者機械產品,因此,所謂的醫療器械的設計,其實就是一個電氣和(或)機械產品的設計而已。既然如此,醫療設備到底應該怎么設計? 發表于:2/8/2020 5G會是撬動遠程醫療技術發展的關鍵點嗎 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的速度故事之中,武漢火神山醫院的建成交付令人驚嘆。除了11天建成一所3.39萬平方米醫院的效率,火神山周邊快速生長起來的5G基站也讓這場戰役多了幾分光亮。作為世界首家全面使用5G網絡的醫院,火神山在華為與運營商的助力下,完成了“遠程會診平臺”的系統安裝與交付,使遠程醫療在本次疫情中得到了及時有效的應用。 發表于:2/8/2020 智能聽診器可以通過傾聽病人的呼吸來診斷肺炎 在剛過去的2019年,智能聽診器可以通過傾聽病人的呼吸來診斷肺炎。在此次的新冠肺炎疫情中也有部分投入了使用。 發表于:2/8/2020 疫情影響下的三大硬科技項目,存量、增量市場齊升 在與新冠肺炎病毒的競速中,各行各業都在發動力量積極應戰。由于傳染性疾病對診療時效的迫切需求,各地對核酸檢測試劑盒、非接觸式體溫檢測、在人流密集區迅速檢出疑似人員以及遠程診療等技術手段的需求在持續提升,成為抗疫熱點。 發表于:2/8/2020 可穿戴醫療設備規模擴大,生物傳感器迎來機遇 近年來,生物、通信等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使得可穿戴設備開始慢慢進入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不僅智能手環、智能手表、智能眼鏡等產品不斷涌現,而且智能耳機、智能配飾、甚至智能鞋、智能T恤等許多令人耳目一新的可穿戴設備也相繼問世。隨著技術的進步和用戶需求的變化,可穿戴智能設備的種類和應用也在不斷更新。 發表于:2/8/2020 行走在醫療健康領域的可穿戴設備未來將會怎樣 健康管理正成為可穿戴設備未來發展的“關鍵詞”,可穿戴醫療設備也正成為改變醫療體系和人類健康的“新技術”。根據透明市場研究公司(TMR)的報告顯示,到2026年,全球可穿戴醫療設備市場份額預計將超過290億美元,未來七年的復合年增長率將有望超過17%,由此可見,可穿戴設備在醫療健康領域的道路上已經走了很遠,而且還將走得更遠。 發表于:2/8/2020 廣和通攜手鉑元智能,全力支持火神山醫院抗疫醫療設備! 2020新年伊始,全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在了中國,全中國的中心變成了武漢,所有關心著這場疫情的人都關注著武漢火神雷神醫院的建設。2月3日,承載著眾望的武漢火神山醫院正式收治病患,第一時間,搭載著廣和通LTE模組的鉑元無線多參數監護儀在火神山醫院正式商用。 發表于:2/8/2020 高德紅外為火神山、雷神山裝上火眼金睛! 2020年1月23日,農歷臘月廿九,武漢宣布“封城”的當天,火神山工程問世。 發表于:2/6/2020 工信部面向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企業征集抗疫建議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強調“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指出“疫情防控要堅持全國一盤棋,必須堅決服從黨中央統一指揮、統一協調、統一調度,做到令行禁止”,要求“把落實工作抓實抓細;切實維護正常經濟社會秩序;在做好防控工作的同時統籌抓好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了根本遵循和堅強的政治保證。 發表于:2/6/2020 大數據時代,防控疫情需要“數戰數決” 十余年間,新一代信息技術迅猛發展,人類社會已進入大數據時代,面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威脅,如果我們的響應能力還停留在SARS時期亡羊補牢、心中無“數”的水平,恐難再令群眾滿意,更何談城市治理現代化。關于善用數據防控,我們該做、能做,而沒做或沒做好的事還不少。 發表于:1/30/2020 AI技術可用于檢測和分級某些醫療行業問題 瑞典卡羅林斯卡研究所和芬蘭坦佩雷大學的研究人員已經開發出一種基于人工智能(AI)的方法,可以對前列腺癌進行組織病理學診斷和分級。通過提供更準確的診斷和更好的治療決策,人工智能系統有可能解決當今前列腺癌組織病理學中的瓶頸之一。這項發表在科學雜志《柳葉刀腫瘤》上的研究表明,人工智能系統與世界領先的泌尿病理學家一樣擅長識別和分級前列腺癌。 發表于:1/30/2020 研究表明智能手機攝像頭會加快尿路感染的診斷 巴斯大學的生物工程師已經開發出一種測試,可以使用普通的智能手機攝像頭幫助醫護人員快速診斷尿路感染(UTI)。 發表于:1/30/2020 超聲波在調整頻率后可以選擇性地損壞癌細胞 醫生們一直在不進行侵入性手術的情況下使用聚焦超聲來破壞腫瘤。然而,如今在臨床中使用的治療性超聲波不分青紅皂白地破壞癌癥和健康細胞。 發表于:1/30/2020 ?…66676869707172737475…?